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文/竹林

(识局微信公共账号zhijuzk)

近期,一则信息引发了热烈讨论。

一位陪读母亲晒出孩子高中三年花费清单:总支出98.46万元。其中大头包括了房租16万,补习班8万,一对一补课60万,而孩子高考成绩只有382分!只够上那个大专的。

多么巨大的反差!如果加上孩子学校的学费及生活费,肯定超过百万了。投入百万元最终还是没考上世俗眼中的所谓“好大学”,这个钱很明显是白花了。

有网友就指出,即使什么都不干躺平,也够年薪十万给孩子发十年了,也有的说,985是生出来的,不是学出来的,孩子会不会读书难道心里没数吗?甚至有网友指出,即便拿这百十万去维护关系,也足够进入一个不错的企业了,当然,这不是我们提倡的正常方式。

大多数人都在表达类似的观点,也在指出一个客观的事实:先天的智商天赋对于学习的重要性。总之讨论最多的就是这个钱花的不值,要接受孩子的平凡,考虑孩子到底适合做什么,找到更合适的发展方式,而不应该吊死在考学这一棵树上。

本文没有丝毫宣扬读书无用论的意思,相反,读书是非常有用的。社会的发展需要人们文化水平的提升,我们国家大力推动的义务教育、大学扩招等让我国成为有最多工程师的国家,为我国的工业能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目前我国每年大学毕业生数量已经突破1200万人,大量的高学历人群总体上确实提升了国民素质,但是不得不说的是,在当前情况下,也带来了很大的就业压力。

在社会发展到一定水平之后,也给人们带来了更多的发展选择,千军万马挤独木桥非要通过高考改变命运、上大学才能过上较好的生活的时代已经过去。所以,在此要讨论的是,我们的教育观念也到了需要反思以及转变的时候了。

一个人从小如果学习好,大概率可以顺利考上不错的大学,毕业后可能有一份还不错的工作,如果是农村的孩子,就会实现跳出农门进入城市的梦想,如果是城市的孩子也可能通过“上好学”而有更好的生活。

但是,并不是所有的人都适合上学,确切点说,并不是所有的人都适合在学校学习做题。有很多人动手能力、实践能力比较强,在掌握了基本的文化知识之后,可能走适合自己的路才是最好的选择。我有个小学同学,上完五年级就再也不上学了,但是他后来早早出去打工学了调汽车油漆的本领,慢慢成为了调配车漆的专家,深受老板重视,不但带了很多徒弟,而且收入也相当可观,二十多年前,我们还都在上学的时候,他都已经买了汽车,而我们这些按部就班上到大学毕业打的,足足比他晚了十多年才逐渐地买了车。不适合上学,但是凭借一技之长,早早地在社会上立足,他的生活水平早早地就超越了同龄人。这个同学虽然只有小学文化水平,但是无疑他的人生也是成功的。

很多家长的想法,还是固执地认为只有上学,只有好学校、高学历才有出息,才能让孩子出人头地。不可否认,这是一种道路,也是长期以来绝大多数人都认可的观念。但是我们可以回头看下本文开头提到的这位家长,投入那么多得到的结果绝对不符合预期,投入产出绝对没有成正比,在这种情况下,是不是应该尽早地为孩子规划另外的出路呢?倾尽家庭所有供孩子上学,最后仍然不得不接受这种巨大的落差,这种投入真的是不理智的,也是完全脱离客观事实的。

我国大学生毕业生超千万已经成为常态,大学毕业生早已经不再稀缺,反而会越来越过剩,目前也早已经有“几千块找个技术工难找,但是找个大学生很容易”的说法。这已经很能说明问题了。

在这个知识获取已经非常方便的时代,学习已经成为终生要做的事情,而要通过学习提升自身能力水平或者是学习知识,也并不一定非要通过学校,社会才是每个人真正的大学。

充分考虑孩子的特点,根据客观现实情况帮助孩子选择最适合的学习道路应该成为每个家长认真对待的问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