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深水财经社 纳兰

极越汽车“倒闭”风潮已经引发了众多极越车主的反弹,而作为两大发起股东的吉利和百度公司,如今却成了甩手掌柜,让人不得不对这两家知名大厂的操守刮目相看。

近日,有不少极越车主通过社交媒体喊话吉利和百度,希望就车辆维修、零配件供应及车载系统稳定性等问题与相关企业展开直接沟通。

然而,他们的呼吁并未得到正面回应,特别是在与百度方面的交涉中,遭遇了冷漠对待和强硬拒绝。

这不禁让人深思:造车热之后,留下的种种后遗症该如何解决?政府监管部门又该如何应对这种情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极越汽车也并不是草台班子,而是系出名门。

2021年1月11日,百度高调宣布进军汽车行业,以整车制造商的身份推出“集度”品牌,并联合吉利一起开启智能汽车的新篇章。

2023年10月27日,极越汽车旗下首款车型极越01正式上市,新车带着百度的AI技术和吉利的制造工艺,可以说是“出身豪门”。然而,好景不长,极越汽车的暴雷之路悄然开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024年12月初,网络上开始传出极越汽车即将爆雷的消息。这些消息像“吃喝嫖赌欠下3.5个亿,带着小姨子跑了”这样的无厘头故事,瞬间引发了员工们的强烈不满。

12月11日,极越汽车CEO夏一平在全员大会上宣布,公司正式进入“创业2.0阶段”,并毫无征兆地宣布不发工资、不交社保。

这一消息如同晴天霹雳,让员工们措手不及。随后,网络上不断传出极越汽车即将倒闭的消息,员工们开始自发组织起来,要求夏一平作为CEO履行法律义务。

与此同时,极越车主们也开始感受到问题的严重性。

自2024年12月12日起,全国极越车主在车辆维修、零配件供应及车载系统稳定性上遭遇了严重困扰。这些问题已对行车安全和车主权益构成了实质性损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为此,车主们联合成立了“极越无声-我们发声”公众号,并于1月3日发布了全体极越车主联合公开信,要求相关方立即恢复极越售后体系、全力修复软件bug、构建长效沟通机制、明确恢复期限与责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极越车主维权的过程中,他们遭遇了重重阻碍。

特别是在与百度方面的交涉中,车主们遭遇了冷漠对待和强硬拒绝。

1月5日,北京、天津、河北等地的车友前往百度总部,希望就当前事件与百度方面展开直接沟通。

然而,百度方面直接拒绝派出任何代表与车主沟通,并在车辆入口设置地刺,阻止车主车辆进入百度总部大楼。这一行为彻底激起了车主们的愤怒。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据车主们反映,百度的态度冷漠、傲慢,完全不顾及消费者的感受和权益。

在车主们提出希望与百度方面代表面对面沟通的情况下,百度方只敢通过警方转述其立场:“拒绝一切线下沟通,即使线上交流,也不会以百度官方身份发声。”这种态度让车主们感到十分失望和愤怒。

相比之下,吉利方面的态度稍显温和。吉利方面表示,相关工作正在推进,但需要一定时间,并承诺将组建首批售后团队,于1月10日反馈具体进展情况。

然而,对于车主们来说,这仍然是一个漫长的等待过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极越车主维权事件的背后,是造车热之后留下的种种后遗症,各路资本只想着能够在资本市场升值,却没想过一旦经营不善倒下之后,这些为他们买单的车主怎么办?

极越汽车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作为百度和吉利联合打造的品牌,极越汽车本应拥有强大的技术实力和制造能力。

然而,在实际运营过程中,极越汽车却遭遇了种种问题。从车辆维修、零配件供应到车载系统稳定性等问题频发,让车主们感到十分失望和愤怒。

面对极越车主维权事件的持续发酵,深水财经社认为,光靠这些股东的自我良心和善心,是远远不够,必须要对车企的发起股东,要有严格的要求和约束。

首先,政府监管部门应加强对车企的主要发起股东的资质和实力进行准入,必须让股东除了履行出资义务之外,要提取一定比例的风险保障基金,防止车企倒闭之后出现车主售后问题,这个保障基金可以设置年限,根据公司经营时间挂钩。

车企的主要发起股东应对车企的售后提供担保或连带责任,否则不核准其股东资格。

其次,对汽车生产企业的管理。通过建立企业信用评价体系,对遵守法规、产品质量优秀的企业给予肯定和支持;对违规或质量问题频发的企业进行处罚和通报。这样可以促使企业更加重视产品质量和售后服务的重要性。

同时,政府监管部门应加强对汽车售后服务市场的监管。通过建立统一的服务标准和行业规范,提高售后服务水平。同时,加强对售后服务企业的监管力度,对违规行为进行严厉打击。这样可以保障消费者的合法权益,维护汽车市场的秩序和稳定。

另外,政府监管部门还应加强对消费者的宣传教育力度,大力支持车主的合法维权行为,对于一些严重失信的车企,应该设置严厉的惩罚机制

极越汽车不是第一家倒闭的新能源车企,也绝不会是最后一家,据媒体报道,已经多家新势力车企经营陷入困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极越车主维权事件给国内汽车行业敲响了警钟,不能只追求速度和规模,而忽视了产品质量和售后服务保障。

政府监管部门应加强对汽车生产企业和售后服务市场的监管力度,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健康发展。

而对于消费者来说,千万不要仅凭对某一个品牌的热爱就入坑,对于一些历史时间短,刚上市的,或者实力不够强的汽车品牌,一定要敬而远之,不要成为这些资本的“小白鼠”。

(全球市值研究机构深水财经社独家发布,转载引用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