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粥,喝几天,哩哩啦啦二十三......”当这首熟悉的歌谣响起时,又是一年腊八至。
腊八节是我国自古以来就非常重视的传统节日,在这个节日里,一碗色香味俱佳的腊八粥自是必不可少的。
腊八节,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传统习俗。它不仅是一个庆祝丰收和感恩的时刻,也是一个充满温暖与团聚的节日。
那为什么岁终之月称“腊”呢?这其中有三种含义:
一曰“腊者,接也”,寓有新旧交替的意思。
二曰“腊者同猎”,指田猎获取禽兽好祭祖祭神,“腊”从“肉”旁,就是用肉“冬祭”。
三曰“腊者,逐疫迎春”,腊八节又谓之“佛成道节”,亦名“成道会”,实际上可以说是十二月初八为腊日之由来。
起初的腊八,称为“腊日”,是一个祭祀的日子,分为蜡(zhà)祭和腊祭。后来,蜡祭与腊祭合二为一,定在十二月初八,故称“腊八”。
图源:猪潴z
在新年即将到来之际,古人心怀敬畏与虔诚,祭祀“神灵”、祭祀祖先,希望通过这样朴素而直接的方式,克服对未知的不安,祈求新年有喜。
图源:漳州影像
每年,泉州承天寺、泉州南少林寺、福州梵音寺、龙岩净慈寺等地方都会在今天举办“施粥送福”活动,为前来领粥的市民朋友双手递上一碗热粥,说一句“腊八快乐”“小心烫”;而大家用双手接过一份温暖,道一声“感恩”。
图源:小红书@媛文YUANWEN
除此之外,来到这儿的人们还可以获得书法家们的新春对联,“总把新桃换旧符”,年味扑面而至。刚刚写好的春联散发着浓浓的墨香。
冰心的散文《腊八粥》曾记录下旧时福州人熬煮腊八粥的场景:“从我能记事的日子起,我就记得每年农历十二月初八,母亲给我们煮腊八粥。这腊八粥是用糯米、红糖和十八种干果掺在一起煮成的……”
腊八粥的这些食料,都是有着美好寓意的民俗谐音。红枣花生比喻早生贵子,核桃表示和和美美等等。“粥”到福到,人们用这一碗腊八粥,盛满了吉祥话,寄托着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期盼。
福州的传统腊八粥有个特色,有些人家会先将果子雕刻成各种形状,其中最有意思的是做“狮果”。“狮果”就是在粥上放个由几种果子做成的小狮子,取避邪之义。
腊八粥熬好后,当天清晨先“敬神”祭祖,然后赠送亲友邻居,中午前送出。最后全家人分食,要剩下一点儿,取“年年有余”的好兆头,为家里添福。
图源:小红书@有名的黑猫
有些福建人喜欢泡腊八蒜。剥了皮的蒜瓣,用醋泡在坛子里,密封置于阴凉处,几天后,原本白生生的蒜瓣就变得碧玉一般。泡过腊八蒜的醋,也摇身一变,成了腊八醋。腊八蒜配上粥,寓意着“吃过腊八蒜,天天有钱赚”。
在永安,有人把八宝饭改良成腊八饭,分为咸甜两种。糯米、红枣、莲子、枸杞、薏仁、小红豆、绿豆和蜜枣、黑米、核桃、杏仁、玉米、燕麦等蒸熟,甜味的是拌上猪油和白糖,咸味的是放油锅加盐和酱油翻炒,咸甜俱全,万事可期。
福建人爱喝粥,自宋朝起,腊八节开始有了喝粥的习俗。《东京梦华录》中记载:“十二月初八日,大寺作浴佛会,并送七宝五味粥与门徒,谓之腊八粥。都人是日各家亦以果子杂料煮粥而食也。”
同时,中华书局出版的《山家清供》记录了很多宋代文人菜谱,写书的人来自福建泉州,叫林洪。在制作方式质朴的古代,他为福建民众提供了至少三种有意思的粥品。
梅粥
林洪是这么说梅粥的:“采集落下的梅花,洗净,用雪水和上好的白米煮粥。等粥熟了,把梅花放进去一起煮。”不愧是一碗“雅致”的粥!
图源:东南网
真君粥
真君粥其实就是如今的杏仁粥。“真君”指的是三国时期的道医董奉,相传他为人治病,分文不取,治好了只需在其门前栽下杏树,久而久之,其住所便长成一片“杏林”。而后,人们为了纪念他,便将那片杏林称为“董奉杏林”(葛洪《神仙传》有记载),“杏林春暖”“誉满杏林”也就成为称颂名医之词。
图源:印象长乐
荼醾粥
林洪也会在书中写一些他的生活故事,例如一日他收到了朋友赵瑻夫的诗稿,其中有一首是这么写的:“好春虚度三之一,满架荼醾取次开。有客相看无可设,数枝带雨剪将来。”他以前认为荼醾不能吃,但有一次去访上饶灵鹫山的僧人时,大师傅请他留下喝粥,那粥味道香美,问过之后才知正是用荼醾花做的粥。
除此之外,林洪在书中还记录了豆粥、河祇粥等粥类的故事,为我们研究古代美食提供了丰富的史料记载。
图源:吃货界的荤君
腊八到了
大街小巷的年味儿也油然而生
在福建,人们喜欢把
接过他人递来的粥的行为称为“接福”
在留言区分享#我的腊八记忆#
届时,我们将抽取10个幸运名额
赠送“福气大礼包”
希望你也能牢牢接住这份福气
畅游八闽平台
cybmflxx
漳州文旅
厦门文旅
绿都三明
大武夷文旅
tmp_1258234832
平潭文旅
pingtandao61
四时福建
ssfj2023
转载请标注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