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退休民 警余发海散步时,突然发现草丛中若隐若现的出现了一群墓碑,仔细触摸碑文辨认后,禁不住一阵心酸,54年了,竟无人祭拜!他在心里暗暗发誓,一定帮他们寻找亲人。
在赤壁市郊有一处被遗忘的烈士墓群。这些烈士是在抗美援朝战争中牺牲的英雄,他们的墓地被青苔覆盖,长时间无人问津。深受触动的余发海决定挖掘这些英雄的故事,并尽力为他们寻找至今可能仍在苦苦期盼消息的亲人。
在发现这些墓碑后,余发海得知这些烈士曾在千里之外的战场上英勇作战,最终在一所临时野战医院中因战伤去世,被埋葬在当前的地点。在战后被当地村民保护,曾一度成为学生们清明节祭扫的地点,但后来渐渐被人们遗忘。
在整理得到的信息后,余发海决定通过写信的方式寻找烈士的亲属。他根据墓碑上的信息,精心撰写了142封信,分别寄往全国24个省份。虽然最初的回应令人沮丧——只收到8封回信,大部分信件要么被退回,要么杳无音信,但这并没有削减他的决心。
余发海的行动逐渐得到了社会的关注和支持。2010年,当地政府对这个墓园进行了重新改造,使之更加庄严肃穆,也是对烈士的一种尊重和告慰。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多的志愿者和社会各界人士被他的行动感动,加入了寻亲的行列。
时间回溯到2005年,退休民警余发海在赤壁市郊的一处山坡上散步。就在余发海漫步至一片荒草丛生之地时,他的目光突然被一抹异样的灰白吸引。定睛一看,竟是一些隐藏在杂草中的墓碑。岁月的风霜已经在石碑上留下了斑驳的痕迹,但那些镌刻其上的文字依稀可辨。出于职业的敏感,余发海走近前去,伸手拂去碑面的尘土,仔细辨认起来。
长眠于此的,竟然全是在朝鲜战争中牺牲的中国人民志愿军战士。他们大多数人弱冠之年便献出了宝贵的生命,最年轻的才只有18岁。更让余发海感到悲痛的是,从墓碑记录的死亡年份来看,到今年已经整整54年了,可眼前的景象明明白白地表明,多年来竟无一人来此祭拜。
荒草没过膝盖,野花夹杂其中,除了风吹过时沙沙的回应,四周一片寂静。英雄们長眠于斯,无人问津,无人凭吊。站在这片被遗忘的角落,余发海的心头涌上一股沉甸甸的悲凉,同时也升腾起一个念头:哪怕过去了半个多世纪,自己也一定要为这些烈士们寻找他们的亲人,让英雄的在天之灵能与家人团聚。
余发海暗暗在心中起誓,此生必将为这些烈士寻得亲人,不然誓不罢休。正是这样一个朴实无华的信念,支撑着他跨越大半个中国,上天入地,历经坎坷。作为一名退休多年的民警,寻人并非他的专长。但是,凭着一股不服输的劲头,余发海开始了艰难的寻亲之路。
他的第一步,就是要尽可能多地了解这些烈士的信息。余发海回到烈士墓前,认真地抄录下每一座墓碑上的文字。在纸上,一个个名字整齐地排列开来,仿佛在诉说着那段峥嵘岁月。但仅凭这些姓名和籍贯,要找到烈士的家属无疑是大海捞针。余发海深知,自己还需要更多的线索。
于是,这位头发花白的老人开始跋涉在各个政府机关和档案馆之间。功夫不负有心人,在查阅了大量的历史资料后,余发海终于找到了一些有价值的信息:原来这些烈士生前都曾是志愿军的一员,在上世纪50年代朝鲜战争期间,这里曾设有一处野战医院,专门收治在前线受伤的战士。142位烈士,就是在医院中不幸牺牲的。1956年,随着战事结束和医院撤销,他们长眠于此,从此无人问津。
越是艰难,余发海的决心就越大。他明白,要真正找到烈士家属,还得靠自己走遍大江南北,披荆斩棘,不辞辛劳地去寻访。于是,尽管年事已高,身患多疾,拮据潦倒,余发海还是背起了简单的行囊,开始了一场场跋涉千里的寻亲之旅。多少个日日夜夜,他风餐露宿,蹒跚前行,就是为了能早日替先烈们找到亲人。
#MCN微头条伙伴计划#
特别声明:本文为网易自媒体平台“网易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网易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