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青岛1月8日电 题:水下作战“不老松”——记“全国离退休干部先进个人”、原海军潜艇学院教授胡均川

李秉宣、荣旻湜、张勇健

83岁的胡均川依然保持着对前沿技术的敏感度。如今,他正热衷于研究近年新兴的人工智能技术。

除了休息、吃饭、照顾患病的老伴、保持每天半小时运动,其余时间胡均川大都是在电脑前度过的。

胡均川退休前是海军潜艇学院教授,是我军水下作战多个关键技术领域的探索者和开拓者。从事科研工作45年,他先后开创4大学科领域近10个研究方向,完成科研课题50多项,其中30余项获国家和军队科技进步奖和国家技术发明奖,取得一批原创性重大科研成果。

胡均川当年开创的研究领域如今已经发展成为海军潜艇学院的多个研究所,拥有上百人的科研团队。在他的引领下,一批杰出人才脱颖而出。他的学生笪良龙,如今已是海洋水声环境工程领域的著名学者,多个国家和军队重点实验室的负责人,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他的另一位学生陆铭华被授予“国家卓越工程师”称号。

“当年面临技术封锁和领域空白,老师几乎凭一己之力开创和支撑起了我军水下作战技术研究。”笪良龙说。

长期超负荷工作,加上年事渐高,胡均川身患多种疾病,多次被告病危。2015年,为了不影响科研进度,73岁的胡均川主动提交退休报告。

但是,学习、育人、科研并没有淡出胡均川的生活。退休三年后,胡均川身体状况刚刚改善就又投入工作学习中。

一次,在研究一个学术问题时,胡均川“钻进去,忘了时间”,在电脑前连续工作了六七个小时,导致旧病复发,被干休工作人员紧急送医救治。“心里很矛盾,我既崇敬他又为他的身体担心。”山东省军区青岛第二离职干部休养所门诊部主任周宏雷说。

2022年,新一代聊天机器人问世。胡均川敏锐捕捉到这一动态,从此将大部分精力投入到人工智能领域的研究中。

他先后收集整理数百篇文献,撰写研究笔记近十万字。他梳理人工智能技术发展脉络,分析通用人工智能存在的问题,详细比较国内外在通用人工智能领域的发展现状,并针对性地提出自己的观点。

无论是学院师生、亲友子女,还是干休所的工作人员,他逢人便讲人工智能。“这是一场科技革命,一定要抓住这次机遇。”胡均川说。

2023年,胡均川受邀为学院师生作开学报告。他精心准备一个多月,几易其稿,作了有关人工智能技术的专题报告。“胡教授对新知识的渴望和追踪,对我们触动很大。”学院教员刘敬一说。

虽然已经离开教学一线,胡均川依然在教学工作上倾注心血。退休后,他依然参加学院的学术报告和学术交流,为学生解决前沿领域棘手难题。每次学生论文答辩,只要身体允许,他必到现场参加评审。

在继续从事科研和教学工作之余,胡均川经常到当地中小学校为孩子们上国防教育课。近年来,他先后40多次受邀为中小学生开展国防知识科普和爱国主义教育。

胡均川出生于抗日战争时期。“曾听母亲讲,在一次‘扫荡’中,日本兵曾用刺刀抵在她的肚子上。那时母亲已怀我八个月,我是侥幸逃得性命。”胡均川说。个人命运和国家命运休戚相关的信念从小就深深烙印在胡均川心中。

“听党话,跟党走,这正是支撑我几十年来努力工作的动力。”胡均川在给学生们授课时讲道。

2024年12月,中共中央组织部授予胡均川“全国离退休干部先进个人”称号。(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