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大家好,我是大嘴。

高尔基的《童年》中有这么一段文字:

每到星期六,就有十几个人到后父这里来卖粮票,这种粮票本来是用来在工厂开设的铺子里购买食物的,是工厂主付给工人当工资的,而后父却用半价收买这些粮票。

他在厨房里接待工人,神气十足,脸子黑沉沉的,坐在桌布上,拿着粮票说道:

“一个半卢布”

“叶夫根尼·瓦西里耶夫,你不怕上帝······”

“一个半卢布。”

小说对粮票进行了一个注释:

粮票:是工厂主剥削工人的一种方式,不发工人工资,而发给这种所谓的“粮票”。工人用它在被指定的厂主开设的商店,高价购买质量低劣的食物,而工人需要用钱时,不得不廉价地把“粮票”卖给别人。

《童年》这部小说出版于100多年前的1913年,描述的是高尔基三岁到十岁这一时期的童年生活,大概是在1871-1878年,属于19世纪沙俄时期,我们属于清同治~光绪期间。

到如今,大清已经亡了112年了,《童年》里的“粮票”却又重新出道了。

时期大概是这样的,刚过去的这个周末,有吉林网友发视频爆料,自己辛辛苦苦打工,公司拖欠了三个月的工资,最近公司通知,终于可以发工资了。

自己满心欢喜的找财务拿工资,结果一到现场傻眼了,发的工资竟然不是人民币,而是一堆公司自己印的消费券。

这些消费券面额从10块到500不等,而且还醒目的标注了YUAN,甚至还有人民币同款的编印号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消费券的使用细则显示,这些“消费券”可用于:重庆路活力城MALL消费;缴纳大众物业管理小区物业费;购买大众置业指定房源及车位。

而以上这些可以消费场景的公司都隶属于一家名为大众卓越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当然,大众卓越集团也是敢作敢当,对于这件事情的回应是:确实有这么个情况,公司确实是用消费券抵了一部分工资,领导级别越高,消费券的金额越高。

也有疑似公司员工现身说法表示:三个月工资人民币发了1000多,代金券发了1万多,说要去告他,公司嚣张的说,前面还有6000多人等着告呢,你去排队取号吧。根本不不怕你!

也就是说,公司给你发消费券,你得感谢公司,你看前面那么多人排队为啥,那是因为消费券都拿不到!

真的是印证了那句话:公司挣钱公司花,一分别想带回家。且不说咱们搞国内经济内循环了,光这家公司自己就能实现经济内循环了。

工资是很多人的收入来源,除了消费,物业费这类的开支,如果涉及其他的比如车贷,小孩学费,医疗啥的,要现金咋办呢?

这家“良心”公司也给出了解决方案,那就是可以回收,不过价格呢,是消费券票面价格的三折。

以上面那位网友手上的1万消费券为例,如果想变现,那这一万块三折回收就是3000块。

说到这,似乎对应上了开头高尔基《童年》的那段描述了,没看出来,这家企业的老板居然还是酷爱文学之人。

咱们劳动法规定,工资应当以货币形式按月支付给劳动者本人,不得克扣或者无故拖欠劳动者的工资。

都2025年了,要说这个公司的老板不懂法是不可能的,可为什么还敢这么说呢?

原来他不是第一个这么干的,就在上个月,郑州也有公司这么干了,而且也是地产公司。

12月3日,九派新闻报道,郑州新田360广场员工工资被折换成购物卡,购物卡仅限在新田360广州郑州国贸店使用,而且购物卡只能每月1号够用,单次购物不能超过300元。

360广场是郑州的明星商业品牌,隶属于新田置业,新田置业发迹于郑州市城中村改造,赶在地产上行的那几年,公司跑马圈地,甚至还进军了上海。

可也就是进军上海,也埋下了这家房企崩塌的导火索。到目前,这家公司的两代掌门人都已被限高,成为老赖。

类似的事情就这两件吗?非也!

查阅了相关关键词,似乎这样的事情已经不算新闻了,在部分三四线城市,用货物抵扣工资再正常不过了。

可到目前为止,报道出来引起热论的却屈指可数,这样离谱的事情,在很多人眼里,已经成了非常正常的事情。

说到这,大嘴想到了许多年前,企鹅也干过类似的事情,而且干的更大。

企鹅币那会有阵子都快要接近RMB了,后面被国家发现了,企鹅被捶了一顿,后面企鹅就老实了。

这个事,往小的说,不用法定货币发工资是违法的,往大的说,这都自己发行货币了,这是想干嘛?要造反吗?得严查!

话说当地的帽子叔叔,年底了,不冲一下KPI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