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十二月八日,是释迦牟尼成道日!

释迦牟尼原名悉达多·乔达摩,是古印度迦毗罗卫国净饭王的太子。他从小生活优渥,但目睹生老病死的苦难,深感人生的无常和痛苦。

29岁时,他毅然舍弃王位和家庭,出家修行,寻求解脱之道。

  • 学习禅定

出家后,释迦牟尼先后跟随隐居山洞的阿罗逻迦罗摩和乌陀迦罗摩学习禅定。前者教他“追随沉思默想步骤”,就能得到“空寂王国”;后者对他宣读“既非心理作用也非心理作用的状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然而,释迦牟尼在山洞中盘膝趺坐,面壁静心,经过长时间的修行,却始终无法获得真正的启迪。

  • 六年苦行

释迦牟尼来到尼连禅河边伽闍山苦行林中,独自在树下结跏趺坐,开始长达六年的苦行生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他身无覆盖,不避风雨,目不瞬动,心不恐怖,摒除一切,全体放下。饮食上也极度节制,最初每日食一麻一麦,渐渐至七日食一麻一麦,甚至不饮不食。身体变得极度消瘦,有若枯木。

然而,他逐渐意识到,过度的苦行并不能带来真正的解脱。

  • 牧女献糜

在苦行林中,释迦牟尼因长期的苦修而虚弱不堪。此时,尼连河边的两名牧牛女子难陀和波罗,见他如此憔悴,便将自己精心制作的乳糜献给他。

释迦牟尼接受了这份供养,并发愿说:“今食饮食,得充气力,以保留智慧年寿,为度众生。”服食乳糜后,他的体力逐渐恢复。

  • 树下静悟

恢复体力后,释迦牟尼来到今名菩提伽耶的地方,在一株高大茂密的毕波罗树(菩提树)下坐了下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他发下誓愿:“我如果不圆成正等正觉的佛果,宁可碎此身,终不起此座!”重新调整修行的方法,端身正意,静思默想。

经过长时间的思索,进入一种“明白”或“醒悟”状态,达到“既不知道满意又不知道失望”的情况,似乎错误消失,智慧涌现,黑暗过去,光明到来。

  • 降魔成道

释迦牟尼即将成佛时,祥光上冲死亡与欲念之魔的魔宫,魔王波旬想阻挠他圆成佛果,便命令三个魔女前去蛊惑他,但释迦牟尼深心寂定,视而不见。

魔王又自恃神通,召集所属全部魔将魔兵毒虫怪兽,带上毒雷毒箭,如蜂如蚁杀向释迦牟尼。然而,释迦牟尼端坐金刚宝座之上,毫不恐惧惊动,魔王的毒雷毒箭,射到近处皆纷纷散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最终,释迦牟尼在菩提树下趺坐四十八天,十二月初七日的晚上,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他默坐金刚座上,示现种种禅定境界,遍观十方无量世界和过去世现在世未来世一切事情,洞见三界因果。

十二月八日凌晨,明星出现天上,他豁然大悟,得无上大道,成为圆满正等正觉的佛陀。

  • 成道后传教

成佛后,释迦牟尼开始传教生涯。他首先前往鹿野苑,向曾追随伺侯过他的五名侍从说法,告诉他们欲求大道应防止两个极端:

一分享乐纵欲的生活,这是堕落,一为禁欲的苦行生活,这是痛苦。避开这两个极端,行于中道,能导致智慧觉悟。

五人听后,顶礼拜服,成为最早的信徒。释迦牟尼继续在印度各地传教,度化了无数众生。

#深度好文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