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紫翔分享针灸辨气的意义
辨气的意义,主要在于指导手法的应用。通过辨气,并结合临床表现,而后决定施行补泻等手法。
如谷气徐缓而至,可用徐入徐出的导气法。如虚证,针下松弛,针感迟缓时,则行补法。即使症现实象为当泻之候,亦应先急补其正。其虚得补,则正气盛,易祛邪外出,而后再行泻法,即补虚泻实。只有这样,才不致于犯《素问·离合真邪论》所说的“夺人正气,以从为逆,荣卫散乱。真气已失,邪独内着,绝人长命,予人夭殃”等类错误。
如邪气紧急而至,则应行泻法,即使症现虚象而为当补之候,亦必先泻其邪,外邪已去,再补其虚.即泻实补虚。针体内吸为寒,宜深刺之,久留针,所谓“寒者深以留之”;针体外顶为热,宜浅刺之,疾出针,即所谓“热者浅以疾之”。
辨气之迟速,还可对病情预后的判断有所帮助。《类经图冀》曰;“气速至者,效亦速而病易痊;气迟至者,效亦迟而病难愈。生者涩而死者虚,候气不至必死无疑,此因辨气可知吉凶也。”
辨气尚可识别症象之真假。症候是疾病的外在表现,一般可反映疾病的性质,但也有真象与假象之分。临证时要善于识别假象,不要被假象所迷惑而影响治疗。正确辨析针下之气,可以帮助判断证候之真假,因为经气的变化与疾病的性质密切相关,可以正确地反映疾病的性质。
辨气之性质,还可指导临床用药。在针刺之时,辨清气之性质,明确寒热虚实,结合临床表现,可指导用药配合治疗。
本人初始临床时,对辨气重视不够,往往单纯依证候、舌脉象而施行补泻手法,结果发现同一种疾病疗效相差很大,百思不得其解,后经导师提醒,方知针下辨气之奥妙,用之指导治疗,每获佳效。
特别声明:本文为网易自媒体平台“网易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网易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