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我叫夏国栋,1971年出生在辽宁抚顺的一个煤矿家庭。父亲是井下采煤工,母亲在矿区医院当护士。

1989年高中毕业后,我响应号召参军入伍,被分配到沈阳军区通信团。

那是1996年12月的一个夜晚,东北的寒风像刀子一样刮在脸上。作为通信连技术骨干,我和战友张德民奉命执行一项紧急任务:修复因暴风雪损坏的军区指挥系统通信线路。

张德民比我大三岁,1986年入伍,是连队里公认的技术能手。那时他已经是中士军衔,在连队担任通信班班长。我们共事七年,亦师亦友。

暴风雪中,我们背着近40公斤的装备,在零下30度的野外艰难前行。积雪已经没过膝盖,每走一步都要耗费极大体力。

突然,张德民停下脚步:"老夏,你说咱们这些老式设备,还能撑几年?"

"怎么突然说这个?"我有些疑惑。张德民笑了笑:"听说军区很快要换数字程控设备了,到时候我们这些老手艺怕是要被淘汰咯。"

凌晨两点,我们终于到达故障点。那是一处陡峭的山坡,积雪覆盖下根本看不清地形。张德民执意要先上去查看,说他经验丰富。

"小心点,地形不熟......"话音未落,他整个人突然向下滑去。我拼命想拉住他,但重心不稳,我们双双滚下了山坡。

等我醒来时,发现自己躺在一处防空洞里。张德民倒在不远处,一根生锈的钢筋从他的腹部穿过。"德民!"我手忙脚乱地想搬动他。

"别动......"他的声音异常虚弱,"听我说,还记得1989年你刚入伍那会儿吗?"

我心里一颤。那是我最不愿回忆的往事。新兵训练期间,我在一次实操训练中,不小心损坏了一台价值3000多元的通信设备。那时候这可是一笔天文数字,够一个工人大半年的工资了。

"其实......"他喘着粗气说,"那次是我不小心碰倒的设备。看你是新兵,怕你扛不住处分,我就顶了下来。"

这个真相如同一道闪电击中我。那次事故后,张德民被记过处分,补偿了装备费用,整整半年的津贴都被扣光。而我,从此发奋苦练,立志要成为像他一样的技术尊。

"为什么现在才告诉我?"我的声音已经哽咽。

"看着你这些年的成长,我就知道当初的选择是对的。"他露出欣慰的笑容,"你现在可是连队的技术骨干,比我强多了。"

天亮时,搜救队终于找到了我们。但张德民还是永远地离开了,临终前还在交代新装备的注意事项。

这个秘密,压在我心里整整二十年。1998年,我光荣入党,成为副连长;2003年,我随部队转业到地方电信系统工作。每一步的成长,都离不开张德民的提携之恩。

2016年春节,我专程去黑龙江看望张德民的父母。他们住在佳木斯市郊的小村子里,屋子收拾得很整洁。张德民的父亲递给我一个旧皮夹:"这是德民留下的,一直想找机会给你。"

皮夹里有一张泛黄的照片,是我俩在训练场上的合影。背面工整地写着:"老夏,愿你永远像这样追求进步。1990年 德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二十年过去了,我终于明白:战友情,不仅是生死与共的铁血,更是默默付出的温柔。那个雪夜的秘密,不只是一个人的懊悔,更是一份永远无法报答的情谊。

如今,每当看到部队换装的新型数字设备,我就会想起张德民说过的话:"技术可以过时,但军人的责任心永远不会过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