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郑敢言
今天,农历腊月初八,腊八节正式到来。按照中国的传统习俗,腊八节是一年中的一个重要节令,象征着新旧交替,是走向新年的过渡。这一天,“过了腊八就是年”,年味也随之渐浓。无论身处何地,家家户户在这一天都会忙碌着准备过年,而腊八粥无疑是这个节日的象征之一。然而,在今天这个快速发展的时代,这碗代表着团圆和祈福的腊八粥,能否承载起我们现代社会对于“年味”的真实渴望?
腊八节的传统意味深长。它起源于古时的祭祀活动,“腊者同猎”,人们会通过祭祀先人、祈求丰收来迎接新的一年。腊八节不仅仅是一个节令的节点,它更是一个传统文化的象征,是对过去一年辛劳的告别,也是对新一年的美好祝愿。 但如今,腊八节似乎已经变成了一个与传统相脱节的“消费节点”。商场、超市、甚至社交平台上,腊八节的宣传早已脱离了祭祀与团圆的内涵,变成了另一轮消费狂欢的开端。各种“腊八粥礼包”、“腊八节特惠商品”如潮水般涌来。商家的广告宣传称“腊八节要吃腊八粥,腊八粥必须正宗”,随之而来的,是不计其数的“速食腊八粥”以及经过包装的“腊八节礼包”。这些快节奏的消费模式,剥夺了节日原本应该有的温情与人情味。
甚至连我们传统意义上的“腊八粥”,也越来越离经叛道。过去,腊八粥是用来祭祀、祈求丰收、团圆的食品,是家人围坐一起、慢慢煮制的佳肴。而如今,它已经成了一种商业化的产品,无论是在超市的货架上,还是在快餐店的菜单里,腊八粥成了快速消费品,迎合了现代社会“快餐文化”的需求,失去了那份温暖和深情。
然而,这场商业化的盛宴背后,隐藏着更为深刻的社会焦虑。在信息化、数字化、全球化的今天,节日似乎不再是缓解压力、享受生活的时刻,而是加剧压力的催化剂。从腊八节到春节,家家户户都在为如何“过好年”而焦虑。商家促销的广告充斥着“完美年味”的虚假承诺,而传统的节日却变成了另一轮无止境的竞争和压力。
这一切的背后,是现代社会的高速运转所带来的焦虑。腊八节本应该是人们放下工作、休息片刻的时机,然而实际上,很多人却已经忙碌到连一碗腊八粥的时间都没有,甚至还在为过年期间的“完美表现”而焦头烂额。大家都在为了追求“完美的年味”而忙碌,却忽略了腊八节本该有的意义:它不仅是对新年的期许,更是对家人团聚、生活温暖的象征。
但就在这节日的喧嚣背后,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在物质的消费中迷失自己,无法感知节日所带来的那份温情。今天的腊八节,不再是那份纯粹的情感表达,它变得“功利”和“功效化”,每一个家庭似乎都在忙着做一场完美的年末总结,想要完美的年夜饭,想要最精致的春节,想要一切都按部就班、无懈可击。然而,这种对于“完美年味”的追求,实际上是对自己内心深处焦虑的逃避与压抑。
腊八节,本是新旧交替的象征,它寄托着对新一年的期待,传递着团圆和幸福的意义。而现在,我们需要的是重新审视这个传统节日,让它不再只是为了“商业利益”而存在,让它回归到那个最简单、最纯粹的“年味”。在这个腊八节,我们是否可以停下来,放下手中的工作,享受那一碗暖心的腊八粥,感知家人的温暖,感知那份最真实的“年味”?
“腊八粥不只是食物,它是一种祝福,一种期许。”这句话不仅仅是对腊八节的简单描述,更是对我们每个人心灵的拷问。在这个腊八节,放下繁杂的工作和焦虑,品味一碗腊八粥,让它成为我们对新年的祈愿,成为我们对生活、对家庭、对内心深处的“回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