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老达子

本文共2144字,阅读时长大约5分钟

前言

有一次,我和朋友聊历史,提到了“春秋战国”。他忽然问我:“你知道吗?同样是诸侯争霸,春秋时代的孔子手执竹简,编撰《春秋》;而战国时代的范雎却在谋划如何用离间计挑动秦、赵之间的生死斗争。这两个时代究竟有什么不同,为啥分了两个名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个问题可把我问住了。后来翻书研究才发现,原来“春秋战国”背后,不仅是时间和事件的区分,更是文化、思想和政治风格的分野。今天,老达子就来跟大家一起聊一下这个有趣的话题~

春秋:历史的温柔笔触

首先,咱们得说说“春秋”。为啥叫“春秋”呢?这可不是随便起的名字,它背后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

据史料记载,“春秋”这个名称来源于鲁国的一部编年体史书,也叫《春秋》。这部书记载了从公元前770年(周平王元年,东周开始)到公元前476年(周元王元年,也有说法是公元前453年或公元前403年,但主流观点为公元前476年)的历史。

为啥叫《春秋》呢?原来啊,鲁国的史官们习惯把当时各国发生的重大事件,按照年、季、月、日记录下来,一年分春、夏、秋、冬四季,而这部编年史就简括地以“春秋”为名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春秋》这部书可不简单,它不仅记录了历史事件,还蕴含了深刻的政治思想和价值观。经过孔子的修订和整理,《春秋》成为了儒家经典之一,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咱们现在常说的“春秋笔法”,就是指《春秋》里那种简练而含褒贬的文字风格。

那么,“春秋”时期到底是个啥样呢?简单来说,这是一个诸侯争霸、社会变革的时代。春秋时期,周王室衰微,诸侯势力崛起,各国之间互相争斗,割据一方。

但同时,这也是一个思想活跃、文化繁荣的时代。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等各种思想流派纷纷涌现,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战国:烽火连天的时代

说完了“春秋”,咱们再来聊聊“战国”。为啥叫“战国”呢?这个名称同样有着它的来历。

“战国”一名取自于西汉刘向所编注的《战国策》。这部书记载了春秋之后到秦朝统一之前这段时期各国的政治大事和策士言论,成为研究这一时期历史的重要文献。

由于这个时期各国之间混战不休,所以被后世称之为“战国”。

魏、韩、赵、齐、楚、燕、秦这7大战国是我们学历史都会背的,春秋时代结束以后,这七大强国就开始互相讨伐、兼并,每个国家都忙着进行政治、军事和文化的改革,不断强化自己的实力。

可以说,战国七雄是那个时代的标志之一,直接让中国历史进入了战国的“热血”时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也正是在这个充满战争的背景下,兵家学派得到了蓬勃发展,涌现出了孙武、吴起等著名的军事家,还有《孙子兵法》、《吴子兵法》这样的经典兵书。

兵家论战可以算是战国时期最有影响力的文化事件之一,它不仅推动了军事学的进步,也为后来的战争理论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后来,为了抗衡逐渐崛起的秦国,战国时期的其他诸侯国使出了合纵连横的策略。所谓“合纵”就是几个国家联合起来共同对抗秦国,而“连横”则是通过联盟的方式,挑起对秦国的攻击。

合纵连横也是战国时期最具代表性的政治策略之一,标志着中国历史进入了更加复杂的外交博弈时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最终,公元前221年,秦国的秦始皇经过一番血战,成功灭掉了六国——韩、赵、魏、楚、燕、齐。最终他实现了中国的统一,建立了秦朝。秦始皇统一六国无疑是战国时期最重大的政治事件,标志着中国从一个分裂的诸侯格局进入了中央集权的封建时代。

春秋与战国最大不同点就是礼制

说了这么多,咱们再来聊聊春秋与战国的异同吧,老达子觉得这两个时期最大的不同就是在于礼制。

在田氏代齐和三家分晋之后,周天子的威信彻底受到了打击,几乎成了个“吉祥物”。

以前,当两个国家发生争执时,常常会派使者去找周王室,希望他能调解一下。虽然周天子调解不了什么实质性问题,但大家还是认同他是个名义上的“最高领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但一旦发生了田氏代齐和三家分晋这些事,其他诸侯们直接明白了一个道理:周天子?算了吧,他不过是个摆设,打架该打照打,杀人照杀,去请示个啥啊!

再说到春秋时期,虽然各国常有冲突,准备打仗时,至少都会先发个战书,约好时间地点,大家按规矩排队开打。虽然最终拼的是士气和兵力,但就算打赢了,追杀的范围也有严格限制。

这些规则在周礼里都有明确规定,虽然有些国家会违反这些规矩,打完仗就追杀到死,但这毕竟是少数,大家还是尽量遵循基本的礼仪。

总的来说,那时候的诸侯就算你们互相打得不可开交,但至少在表面上大家都能保持点“风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如果真有哪个国家不遵守规矩,偷袭或者追杀至死,其他强国会以此为借口讨伐他。而且,在春秋时,虽然战争无情,但大家普遍遵循的一个原则是:小人才偷偷摸摸,真正的英雄都是正面刚。

到了战国时代,情况就大不一样了。《孙子兵法》里有一句话:“兵者,诡道也”,这让所有诸侯瞬间醒悟过来。那时,国家间的外交、军事甚至商贸,都充满了算计和阴谋。你如果不耍点小心思,恐怕活不到年底。

更重要的是,战争也不再讲什么战书了,打就打,反正也没人再去理会周天子的意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灭国变成了家常便饭,各国之间都在拼命变法,努力壮大自己,打算超越对手。所以,到了战国,大家都明白了:直接干就行,规矩啥的都能丢一边。

老达子说

说到底,春秋时期,诸侯国之间打得不可开交,只是为了称霸,尊王攘夷。而到了战国时期,情况就大不一样了,诸侯们争斗的目的不再是为了称霸,而是为了兼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