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书乐 人民网、人民邮电报专栏作者

中国游戏厂商从作秀,变成选择做事,

这是大势所趋,尽管还是有点喜欢“秀”。

曾经,国产游戏被吐槽为很黄很暴力。

如今,中国游戏厂商开始找到了自己的责任所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中国游戏市场作为全球游戏产业的重要支柱,近年来持续增长,展现出巨大的市场潜力。

相比之下,游戏行业在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ESG(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等领域的关注和实践不足。

今年年初,三七互娱、恺英网络、宝通科技、浙数文化、星辉娱乐、汤姆猫、电魂网络等7家公司在2023年财报披露时同时发布ESG报告。

此外世纪华通和完美世界各自发布了可持续发展报告,神州泰岳、吉比特、游族网络、掌趣科技等7家公司发布了社会责任报告。

媒体梳理发现,在上述相关披露中,未成年人网络保护、AI治理相关内容频繁出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其中,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是游戏公司重点关注的领域。

同时,有的游戏企业致力于开发环保主题游戏,传播低碳理念和知识。

例如,腾讯推出的《碳碳岛》通过模拟还原“碳中和”实践路径,寓教于乐地普及减排、低碳理念、

腾讯高校游戏创意制作大赛中的金奖作品《荒原林海》,以全国劳动模范殷玉珍夫妻的治沙亲身经历为故事原型,通过游戏机制向玩家展现了从沙海变成林海的艰险历程;游戏公司频繁在游戏中加入传播环保理念、科普低碳知识等环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类产品或行为不仅增强了玩家的环保意识,还激发了他们参与环保行动的热情。

此外,腾讯、三七互娱等企业纷纷购买绿色电力证书,提升绿色电力使用比例。

巨人网络等公司通过优化服务器配置、采用节能设备等措施,游戏企业有效降低了能耗和碳排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游戏产业目前有哪些环节和产业链条,可能会对环境和社会产生负面影响?

目前,游戏企业在践行可持续发展以及引导消费者参与时,会面临哪些难点和挑战呢?

游戏是AI等很多前沿技术的训练场、孵化器和工具箱,游戏公司应该利用AI技术赋能可持续发展?

对此,南方都市报记者石力和书乐进行了一番交流,本猴以为:

中国游戏厂商从作秀,变成选择做事,这是大势所趋,尽管还是有点喜欢“秀”。

游戏产业的研发、运营的各种环节中,都有引发负面影响的隐患。

除了在运营过程中,对未成年人防沉迷问题的把关不严外,也可能在研发和宣发中,出现一些偏差。

例如游戏音乐里有一些不符合社会价值观的歌词,游戏原画设定过于暴露,在AIGC的使用上缺少监管和纠错而出现“错误对话”。

但目前矛盾焦点主要集成在防沉迷问题上,尤其是腾讯、网易等大厂监管不严,而频频出现各种涉及未成年人的舆情和纠纷。

游戏企业面临的最大难点是游戏不断放大的娱乐化属性和游戏所应承担社会公益责任之间的矛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具体来说,就是游戏厂商为了获得收益的最大化,往往有意无意的淡化社会责任,表现在:

在内容导向上出现历史娱乐化、风格欧美化等问题。

在技术研发上过于依赖国外游戏引擎带来卡脖子问题。

在市场营销上出现虚假宣传问题等。

目前而言,其最大挑战就是如何在逐利性和公益性上找到平衡点。

尤其是在过去游戏厂商承担社会责任上,往往只是作秀式的参与到线下扶助三农、线上植入少量非遗元素或用游戏技术复刻极少数古迹等,并没有真正让社会责任和玩家游戏互动之间形成强关联。

当然,现在,游戏厂商作秀的越来越少,做实事的越来越多,也是值得点赞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未来该如何去做,愚以为:

游戏企业应该立足于自己的“根据地”,用自己的游戏产品去传递更多社会价值,逐步达成寓教于乐的效果。

此前,国内游戏大厂曾经掀起过一轮功能游戏的研运小风口,试图用功能游戏去传播更多文化知识,但由于娱乐性欠佳而难以有效扩散。

随着手游中“副游戏”玩法的蔚然成风,游戏厂商可以将功能游戏作为热门手游的“副游戏”,根据游戏风格进行植入,从而通过一些非强制性、高回报率的“游戏副本”,引导玩家参与。

至于人工智能的应用问题,在书乐看来:

目前,AI极速在游戏产业链上铺开,一方面围绕游戏这一数字媒介,可以全产业链赋能,另一方面其能够提供的辅助依然还比较初级。

作为一种工具,游戏是AI最好的试验场和试错地,完全可以在目前应用较为有突破性的AI绘图、音乐和视频生成上,探索更多垂直小模型的应用场景,而不是一味的贪大求全去做大模型。

若干个小模型真正进入生产实践中,就可以拼装融合成游戏产业自己的AI大模型,并逐步向其他互联网科技领域和线下实体经济中探索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