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章来源于底线思维 ,作者毛克疾
底线思维.
两款中国“六代机”的影像图片在全球互联网广为流传后,长期占据技术制高点的美国人第一次切身体会落后于人的惶恐。伴随惶恐而来的是对“美国文化劣根性”的反思,及其引发的激烈政策讨论。
例如,与埃隆·马斯克共同执掌美国政府效率部(DOGE)的维韦克·拉马斯瓦米炮轰美国文化,指出“一个崇尚舞会皇后而非数学奥赛冠军、崇拜运动员而非最佳毕业生代表的文化,无法培养出顶尖的工程师”;“美国文化长久以来(至少从90年代开始)崇尚平庸而非卓越,这种文化并非始于大学,而是从美国人小时候就开始塑造。”维韦克进一步指出,美国如果想要竞胜中国,长期看必须改变这种文化,但短期内的补救办法只有引进更多海外人才。
中国新型战机试飞
作为中国人,目睹位于美国社会顶层的硅谷技术精英开始批判反思美国文化,既有一种闻所未闻的新鲜感,又有一种似曾相识的熟悉感,两种矛盾的感觉交汇在一起,在令人感慨的同时,更发人深省。
这种新鲜感来自反差强烈的“地位互换”。至少从改革开放以来,对大部分中国人来说,美国文化一直是追随模仿的对象。
多年以来,我们不遗余力批判“应试教育”“填鸭教育”“功利文化”,宣称我们的文化抹杀个性创造、磨灭自由精神,导致缺乏创造力,这是需要努力革除的弊病。因此,我们推崇美国的“素质教育”“快乐教育”“多元评价”,将美国独步天下的文化创造力和科技领先优势都归因于释放天性的自由文化,因此是需要我们模仿学习的对象。而一些被视为弊病的“中国元素”之所以能够保留下来,很多并非因为缺乏“改过自新”的主观意愿,而是因为实在不具备学习西方的客观物质条件。
如今,美国精英眼见中国的产业科技成就井喷式爆发,居然开始反思批判美国文化,这对于长期处于追赶地位的中国人,可能是一种“倒反天罡”的炸裂体验。
而熟悉感则来自一种“刨根问底”的归因思路。处于暂时落后地位的国家和民族,如果上进心足够强烈,就会深刻解剖自身弊病,不惜“自贬”“自恨”乃至“自我阉割”,也要更快更好实现追赶。
为了追赶美西方,近现代以来中国人曾寄希望于改造自身制度、传统、文化,甚至怀疑过自身人种和基因问题。有趣的是,当前以维韦克为代表的美国精英,似乎也走上了中国人长期苦苦求索的批判历程,其自我批判的对象也已从具体的美国政策、制度、社会,转向更加抽象和本质的美国文化。
美国精英如今“以华为师”的反思,表明中国的确做对了一些事情,否则他们绝无可能低下高傲的头颅。
图为CR450-AF样车,由中车青岛四方生产制造
然而,究竟哪个部分做对了?是我们“自我批判”“学习西方”的那个部分,还是保持“坚持自我”“中国特色”的那个部分?我认为两者皆有,而“实事求是”是贯穿两者的关键因素。
中国之所以能取得世所瞩目的成就,一方面是因为我们虚怀若谷,以最谦虚的态度吸收人类文明的一切先进成果,但如果偏离“实事求是”则必然矫枉过正,乃至迷失自我;另一方面,则是因为我们坚持因地制宜,在吸收外部先进成果的过程中做到了“实事求是”,因此才保留了如今令美国技术精英艳羡不已的“中国特色”。
世上的事情大抵是公平的,历史上处于霸主地位的国家,往往因为自视甚高、骄傲自满而懈怠疲敝,最终落入下滑的轨道。可以想见,随着中美战略博弈进一步加剧,尤其是中国优势在各个领域进一步显现,我们也要习惯理性看待外界的溢美之词,保持一种建设性的谦虚谨慎,坚持吸收一切于我有利的文明成果。
观察者网时评专栏
毛克疾 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博士生
来源|底线思维
延伸阅读
“你的沉默震耳欲聋”,这句话用来形容美国主流媒体对于“中国六代机试飞”的反应,可谓是恰如其分——此前美国媒体动辄就炒作“中国海军规模全球第一”“中国空军要赶上美国”“解放军在兵棋推演中大败美军”之类的流量话题,但当如今外形科幻的疑似“中国六代机”真正出现在中国天空时,老司机发现,尽管美国军事专家和爱好者在社交网络上的讨论已经热火朝天,但美国大部分主流媒体却基本对此保持沉默。
12月31日,红框处这则2020年的新闻重新登上《防务新闻》的点击热榜
大概是急于证明“美国在六代机领域保持领先”的读者太多,以至于4年前的一条新闻《美国空军已经建造并试飞了神秘的未来战斗机原型机》,竟然被重新推上了美国《防务新闻》的点击热榜——顺路说一下,排在该榜前面的还有中国076型两栖攻击舰下水的消息。
关于“中国六代机”的情况,因为众所周知的原因,咱们官方并没有证实,但非常有意思的是,美国六代机进展如今怎么样了呢?如果美国六代机早就首飞了,为什么这次美国主流媒体罕见地对“中国六代机”保持沉默了?
老司机先介绍一下,美国第六代战斗机项目包括美国空军的“下一代空中优势”(NGAD)和美国海军的F/A-XX下一代战斗机项目。其中NGAD按原计划将在2030年左右服役,取代美国空军现役的F-22隐形战斗机。照理说,这是一个价值数百亿美元的超级大单,美国仅存的3家具备战斗机研制能力的军工巨头——洛克希德·马丁公司、波音公司和诺斯罗普·格鲁曼公司一开始都纷纷参与竞标,并拿出了各自的方案。总体而言,NGAD采用翼身融合与无尾设计,配备两台新一代的自适应变循环涡扇发动机,具备超音速巡航、全向和全频谱隐身能力。通过应用人工智能技术,提高战斗机自身的战场态势感知水平,并具备与无人僚机协同作战的能力。
这则《防务新闻》2020年的独家报道,透露了美国六代机项目进展的重要时间节点,但没有提供任何证据
2020年9月15日,美国空军采购主管威尔·罗珀宣布,作为NGAD项目的一部分,美国空军成功执飞了一架全尺寸的飞行演示机。这也就是如今被重新顶上热榜的《防务新闻》独家采访稿件的核心内容。但老司机在该报道中发现,尽管威尔·罗珀当时吹嘘“我们已经在现实世界中建立和飞行了一个全面的飞行演示机”,“美国空军的未来战斗机计划仍处于起步阶段,通常演示机的首次试飞预计要几年之后才能实现,我们打破了这种惯例”,但他并没有提供更多信息,也没有展示任何证据,倒是《防务新闻》记者提出了一大堆疑问:“罗珀拒绝评论有多少原型机已经开始飞行或是由哪些国防承包商负责研制,也不肯说原型机的第一次飞行是在什么时候发生的。他还拒绝透露飞机设计的任何情况——关于第六代战斗机的任务,是无人驾驶还是有选择性的有人驾驶,是否能够以超音速飞行,或者它是否具有隐形特性。”
诺斯罗普·格鲁曼公司宣传片里出现的六代机
换句话说,就连《防务新闻》也发现,“美国率先成功试飞未来战斗机原型机”这则消息背后,存在很多美国空军无法解答的疑问。事实上,2023年7月,诺斯罗普·格鲁曼公司正式宣布退出NGAD项目的招标——这实际意味着直到2023年,美国空军都没有确定NGAD战斗机的研制方案和主承包商,更谈不上原型机试飞,2020年的所谓“飞行演示机”其实不过是利用现有战斗机测试了部分新技术而已,距离真正的六代机还早着呢……
图为美媒6月的报道截图
《防务新闻》颇有“先见之明”地在今年6月的专题报道中探讨“中国何时会拥有第六代战斗机”,但其中最乐观的美国专家也仅对此表示:“今天?不。二十年后?绝对的。这种情况我们已经见过很多次了。我们越来越擅长不低估中国下定决心后所能达到的水平。”
倒是罗珀在接受采访时,对于NGAD项目的资金来源的担忧,在4年后成真了——2024年7月30日,美国空军部长肯德尔宣布“暂停NGAD战斗机的发展”,“需要几个月的时间来确定此前的设计是否正确”。他在接受采访时表示,NGAD战斗机项目陷入成本暴涨的困境,预计单价可能接近3亿美元,成为史上最贵战斗机,即便是财大气粗的五角大楼也难以承受。2024年年底,肯德尔再次就NGAD战斗机项目的未来表态称,它的命运将交由明年上任的特朗普政府决定。
美国海军的F/A-XX战斗机项目
美国空军的NGAD项目进展不顺,美国海军的下一代战斗机也面临同样的命运。在汲取了联合研制F-35战斗机项目的惨痛经验教训之后,美国海军一直强调要保持F/A-XX战斗机项目的独立性,不能与空军的NGAD项目混为一谈。但在2025财年的美国参议院军事委员会预算草案中,F/A-XX的预算从年初提出的4.5亿美元减到5382.8万美元,锐减近90%。《防务新闻》称,这也意味美国海军的下一代战斗机计划变相地被“叫停”。
在老司机看来,以前美国媒体虽然大肆鼓吹渲染“中国威胁论”,但在其内心深处依然深信美国拥有绝对军事优势,而如今疑似“中国六代机”的出现,第一次让美国媒体的传统话术失效了:贬低“中国六代机”性能不行或者继续说是“中国抄袭”?可美国自己的六代机还是PPT呢;可承认中国在未来军事技术上大幅领先,跟着部分美国专家那样警告是新时代的“斯普特尼克时刻”,更是绝对的政治不正确啊——高度“讲政治”的美国主流媒体才不会犯这样的错误——大家都在等着五角大楼官方表态呢。
美国六代机只能“二选一”
话又说回来,五角大楼还能说什么呢?美国想要在六代机领域重新掌握主动权,如今只能指望在洛克希德·马丁公司和波音公司中“二选一”,可拉胯的波音公司研制一款全新战斗机的经历至少得追溯到半世纪之前,洛克希德·马丁公司的F-35战斗机项目更是已经成为美国空军的典型错误案例,无论谁家负责该项目,美国空军都不放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