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文/37度暖爸

春节,对每一个中国人都有着非凡的意义,是每个中国人一年中最具仪式感、最让人期盼的节日。

作为中国最隆重、最盛大的节日,春节不仅是辞旧迎新的精神寄托,也是中国传统文化传承的关键节点,更是家庭团聚的核心纽带。

在这个特殊的节日里,无论人们身处何方,距离多远,都会想尽办法踏上回家之路。这种强烈的思乡情怀,是中华民族对家庭观念深度重视的体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当街头巷尾张灯结彩,鞭炮声此起彼伏,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守岁、拜年、走亲访友,热热闹闹,那股子年味儿浓得化不开。

可近些年来,年味儿越来越淡,失去了原有的醇厚,仿佛成为了人们的普遍共识。有人将矛头指向了【禁炮】,认为没有了鞭炮的喧嚣,过年也就没有了灵魂。

不可否认,烟花爆竹在传统年俗里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噼里啪啦的声响,能瞬间点燃节日气氛,寓意着:驱散旧年的晦气,迎来新年的希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但是,禁炮只是其中很小的一方面,更多的关键因素是社会的变迁:年轻人家庭观念“降温”或是关键。

导致年轻人对家庭观念“降温”的因素

1、社会变迁和家庭结构变化

以前,由于生产力不发达,基本上是以宗族式的家庭为社交单元以应对各种困难。例如古装剧中常会看到的剧情:某姓的一个家族,或是某门派的弟子,某成员利益受损时,会动用全部力量为其挽回损失。

而现在,经济的发展和良好的社会保障制度,让个体生活保障的独立性增强,不再像以前一样,对亲属的依赖程度较高。

加上独生子女政策和城镇化水平的提高,让宗族组织形态开始松散。另外,家庭结构小型化,也会是令宗族关系变弱的因素之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2020年,中国平均家庭户规模为2.62人,跌破了三口之家。

很多90后、00后都是独生子,而他们的父辈,也多是独子家庭,在成长过程中没有接触过那么多的亲戚,也会让年轻人的家庭观变得淡薄。

2、生活压力和个体主义价值观

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人在满足了物质需求之后,就会发展出高级的精神需求。

例如:“饱暖思淫欲”,“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都反映出了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之间的联系,人富足了,才可能会提高自己的追求。

因此,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思想的开放,年轻人更加注重个人价值的实现、生活的品质、自我发展和自我感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生活成本不断上升,年轻人需要承担更多的经济压力,加上后现代主义个人价值观的广泛传播,以及对多元文化的兼收并蓄,导致了婚恋观的改变。

例如:结婚率降低、离婚率上升,这会进一步导致家庭初婚年龄推迟、生育年龄延后,让家庭结构变得更加松散。

3、交通与社交方式带来的观念差异

电子社交的兴起,私家车的普及,高铁的运营…..通讯和交通的便利性,让亲人见面不再困难,也不再局限于一张桌子上。

但是,这些便利性对多数年轻人来说,只存在于心里。

例如:相隔200公里的弟弟,一年回家的次数,用一只手都能数过来;相隔400公里的表哥,一年也只回家一次,而我已经十几年没有见过面了;二楼邻居离家不到100公里,这一年,从没见他回来过;一楼邻居家孩子,平均每年回家3-4次;五楼家的小哥,近两年只看到过回来一次。

交通便利性的确可以缩短人与人之间的空间距离,但无法弥补家庭观念的淡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过去人们因为贫穷和抗风险能力低,必须要抱团取暖,而现在科技与经济的发展,让每个正常人都可以不依靠他人独立生存,社交就变得越来越无关紧要,亲情的重要性也随之降低。

唤醒(培养)孩子的家庭观念

现在的孩子似乎对家庭的概念很模糊,感觉家庭只是一个居住的地方,缺乏以前那种家族式的归属感和认同感。

随着社会的发展,思想的开放,后现代主义价值观的传播,还有生活成本,压力等多方面因素,让家庭观念越来越淡薄。家庭观念淡薄的问题,不仅是年轻人的问题,也反映出教育和家庭观念引导的问题。

新年将至,无论是已经离家工作的孩子,还是正在学习阶段未离家的孩子,想要唤醒(培养)孩子的家庭观念,可以从下面这几件事入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家庭故事

家庭成员的成长、奋斗故事,家族长辈在困苦年代中的坚守、善良,不仅能潜移默化中塑造孩子的品格,还能为孩子营造家庭归属感和认同感。由此,家庭观念得以建立,让孩子心中有根。

尤其是低年龄的孩子,从孩子的心理需求上来看,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需要情感滋养,渴望与家人建立紧密的情感链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可以在闲暇放松的时候,根据孩子的年龄和兴趣,对故事做适当的改编。也可以在去长辈家的时候,主动发起话题。

例如,讲述爷爷年轻时为了供子女读书,上班之余还要做其他工作,让孩子感受到爷爷的坚韧与担当。

作为新一代的城市人,家长也可以讲述夫妻二人如何坚持,在这座城市中扎根生长。

讲述过程中,可以让孩子参与讨论,提问,让孩子融入其中,使家庭故事成为亲情的纽带,也为孩子注入心灵养分。

2、游戏和旅游

家庭游戏和家庭集体旅行,都是可以增进亲子关系,强化家庭观念的好办法。

比如,每年一次的家庭旅行,选择一个有意义的目的地,共同创造美好的回忆。这些独特的经历会成为孩子心理发展的营养,在面对生活或学习的困难时,内心拥有更多力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3、亲子烹饪

无论是已经离家的大孩子,还是小孩子,每一个孩子都渴望得到父母的关注与陪伴,都有着强烈的情感交流需求。和孩子一起做饭,可以让孩子在与父母的协作中增进感情和生活常识,还可以培养小孩子的独立生活能力。

比如,一起包饺子,让孩子负责擀皮,父母负责包馅;制作水果拼盘,孩子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设计造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或者,让孩子帮忙择菜、洗菜、切菜,总之,让孩子参与到做饭的过程里来,看着自己亲手准备食材变成餐桌上的美食,不仅会获得成就感,家人的认可和喜爱也会令孩子感到满足与亲情的传递。

结语:年轻人对家庭观念的淡薄,不是单一因素的原因,而是多种因素共同影响下的结果。家长一方面要重新唤醒已经长大离家孩子的家庭归属感和认同感,从而增强家庭观念。另一方面,对于小孩子,从小培养家庭观念,是防止其将来家庭观念“降温”的最好预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