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理事长、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住房城乡建设部原总经济师杨保军

杨保军强调,共生式的城市更新强调以人为主体,将物理空间的建设和社会的治理结合起来,让所有的主体一起参与,共同缔造美好家园。

中房报记者 李红梅 武汉报道

“从酝酿准备、到实施行动、再到可持续模式探索,城市更新正稳步迈入可持续发展的新阶段。”2024年12月30日,中国城市规划学会理事长、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住房城乡建设部原总经济师杨保军在“2024中国(武汉)城市高品质发展暨房地产创新峰会”上发表了这一观点,并指出实施城市更新行动战略已历经长期且充分的准备。

杨保军在做《聚焦街区 共谋发展》主题分享时强调,城市更新已成为新时期城市发展的重要转折点,国家战略自2019年起便聚焦于城市的提质增效,并在“十四五”规划中明确提出了实施城市更新行动的要求。然而,当前仍面临制度障碍和模式支撑不足等挑战,亟须探索可持续的商业模式,并改革不适应城市更新的制度、法律法规和政策标准。在此背景下,打造活力、特色或精品街区成为了城市更新的重要任务之一。随着城市更新从空间生产转向空间消费阶段,如何激发已建成空间环境的活力并提升其价值,成为了新的关注点,规建制、投运维一体化也成为了发展趋势。

接下来,杨保军结合具体工作实践,以苏州十全街为例,深入剖析了老街区综合更新的成功案例,进一步阐述了城市更新的新理念与实践。

共生更新:城市更新的新理念与实践

在主题分享中,杨保军深入阐述了共生更新这一城市更新领域的新理念与实践。

“在当前城市更新的背景下,我们的工作模式与过去新居开发时相比已发生了显著变化。”杨保军说,过去,政府通过土地征收、收储、拍卖,以及基于理想和经验的新区规划,实现了新区建设的快速推进。然而,现在的城市更新面对的是已存在的街区,产权和利益关系复杂,不能简单地当作新区来规划。因此,我们提出了“共生更新”的概念,旨在通过共生的方式来实现城市街区的更新。

杨保军进一步解释,共生理论最早源于生物学领域,描述的是生物之间彼此依赖、相互获利的生存状态。这一概念被引入到城市更新领域后,让我们重新审视了城市更新的对象和目标。共生更新,就是在新与旧、老与新、不同风格和人群之间寻求一种和谐共生的关系,从而催生出更加生动、更具活力的城市现象。

在分享中,杨保军还提到了北京共生院和深圳城中村两个成功的共生更新案例。在北京共生院项目中,新与旧、老与新的共生实践取得了显著成效,不同风格、材料、技术和人群在这里共同塑造了一个充满魅力的社区。而深圳城中村则通过共生的方式实现了环境改善和商业发展的双赢,避免了简单的拆除重建。

杨保军强调,共生式的城市更新强调以人为主体,将物理空间的建设和社会的治理结合起来,让所有的主体一起参与,共同缔造美好家园。“这要求我们从精英思维转变为人民视角,与利益相关者进行充分协商;从强干预转变为轻扰的方式,保护地区的社会组织和产业网络;从大刀阔斧式的治理模式转变为关注过程,确保更新能够持续有效;从运动式的更新模式转变为长效、可持续的发展模式。”

为了实现共生更新,杨保军提出了四个关键策略:一是识别主体和问题,通过深入调研和评估,找到真正的问题所在和相关的利益主体;二是建立机制,包括统筹协商、技术总控和长效运营等机制,来保障主体能够主动参与进来,保障更新的质量和效果;三是平衡利益,通过整合共识来平衡政府、公众和市场之间的利益诉求;四是设计驱动,通过艺术化的设计来提升功能品质,同时挖掘和运用老城区的文化资源,连接当代生活,打造具有独特魅力的城市空间。

杨保军的分享得到了与会嘉宾的高度认可和热烈反响。大家纷纷表示,共生更新这一新理念和实践对于当前的城市更新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值得深入研究和广泛推广。同时,大家也期待在未来的城市更新实践中,能够更多地运用共生更新的理念和方法,共同推动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苏州十全街:共谋共生城市更新样本

为了让众人加深印象,杨保军现场通过苏州十全街项目,结合个人工作实践,深入剖析并生动讲述了老街区综合更新的成功案例。

苏州,这座国家首批历史文化名城,在近年来不断探索城市更新的新路径。其中,十全街作为古城东南方向的一条老街,以其独特的商业与教育氛围、多样化的客群、自由生长的精神以及年轻有活力的网红气质,成为了城市更新的一个亮点。然而,十全街也曾面临购物环境不佳、开放空间不足、资源联动缺失、全天候人气不足等问题,亟须改造升级。

杨保军介绍,针对这些问题,项目团队在深入调研后,确立了“轻扰动、微更新,步行化、以人为先”的基本原则,提出了生活化改造、人性化连通和艺术化提升三大策略。通过清理空间、优化步行环境、挖掘文化资源、鼓励多元参与等措施,十全街逐渐焕发了新的生机。

在步行化改造方面,项目团队通过缩减车道、拓宽人行道,为市民提供了安全、舒适、便利的步行空间。同时,通过挖掘文化元素、提升场景设计,将传统与当代元素相结合,打造了一系列乐意打卡的网红景点。此外,增设水上活动、开通游船,全方位展示桥文化、历史文化,进一步提升了十全街的吸引力和活力。

社会参与是此次更新改造的关键一环。项目团队鼓励店家自主设计店面、自发改造,通过示范带动、自主更新,激发了商家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同时,通过举办天台音乐会、集市活动等,增加了市民的互动与参与,让十全街成为了市民共享的公共空间。

经过一系列更新改造,十全街的综合效益开始显现。问卷调查显示,整治后的街道满意度、流量、活力和业态均有所提升。42家业态发生了更新,41家商户自主更新了店面,46家餐饮店中1/3的店铺客流量明显上升。到访的游客表示愿意再次前来,十全街的吸引力不断扩大,从片区商业逐渐变为全市乃至市外的热门景点。

此外,十全街的更新改造还注重了可持续性。项目团队强调,要想做好城市更新,就一定要学会“共”——共谋、共识、共建、共治、共享。通过理念、方法、方式和过程的创新,实现经济、社会、文化的可持续发展。政府投入有限资金用于公共部分的建设,而商家则自发投入店面改造和美化,形成了良性循环。

“项目团队将继续深化十全街的更新改造,从一条街延展到整个街区,通过联动周边街区、共同缔造的方式,让十全街持续变化、活力不断提升。同时,也将探索更多城市更新的新路径和新模式,为苏州乃至全国的城市更新提供可借鉴的经验和启示”杨保军有感而发: “关注老百姓的真实需求,为他们的美好生活而努力才会使我们真正的走向可持续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