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跨年夜,小某书上有这样一个视频火了。

凌晨的海底捞门口,排起了巨长无比的队伍,夸张到35秒都没能拍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所有人都神色疲惫地坐在地板上等待,有人已经困得随地大小躺睡过去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不懂就问,海底捞是非得在这天吃不可吗?

正如有条评论所说,很多人宁愿排队5个小时也要进海底捞,就是为了拍个跨年视频、照片,发朋友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外面的人在排队,你猜猜里面的人在做什么?

点开各大社交平台,你会看到,年轻人们为了发条朋友圈,在海底捞里可谓是用尽了力气和手段:

有人用鸭肠和素毛肚,用筷子织起了毛衣,把服务员小哥都给震撼到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有人用鸭肠和贡菜,极具耐心地织起了围巾,也不管打结的部分有没有熟透,好看就完事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有人拿了13支筷子,煮了一锅豆浆,拿最上面的油脂做起了风干腐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有人用白砂糖熬了一锅糖浆,在海底捞做起了冰糖葫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跟风的人太多,但很多人都失败了,糖都粘在了锅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有海底捞的服务员出来抱怨,冰糖葫芦的锅难洗就算了,冷了还暗藏杀机,把她手都割破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有人要了一份扯面,硬是扯成了饺子皮,把免费的牛肉粒和酱料做成陷,包起了饺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还有做芝士薯片泥火鸡面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做芝士泡面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做锅包肉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评论区里,很多人都表示难以理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直不明白喜欢做饭为什么不在家里做,非要来海底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外面排队饿到要昏倒了,你们在里面做糖葫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能别为难后厨刷锅的打工人了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觉得这种和租房特别脏那种是同一种。”

当代年轻人,已经被所谓的“出片”给绑架了。

仿佛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能拍到美美的照片、视频,发到社交平台上收获点赞和彩虹屁。

你都没办法想象,他们能拼到什么程度。

有99年的女生,连生娃前都要忍着宫缩的疼痛,在病床上紧急化个全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边都痛到闭眼无力了,一边还要坚持抹粉底液、贴假睫毛、涂果冻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为了出片,真是时时刻刻都要保持精致,即使在九级阵痛下也不例外。

但事实上,医学生根本不建议生产的时候化妆,因为医护人员是要根据产妇的脸色和唇色判断她的状态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有3个女生,为了跟风拍摄网上很火的挑战,更是不顾危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中间的女生被黑衣女生给绊倒,直接后脑着地,也不知道后续如何了。

有情侣跟风拍摄“泼水成冰”的视频,烧了一壶开水走到雪地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却不曾想,滚烫的开水泼到了身上,女生被泼成了二级烫伤。

还有一名中国游客,在斯里兰卡坐火车时,模仿网红的样子,请朋友帮她拍个身子探出火车的视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结果,就在她把头仰着探出火车外的时候,被沿途的灌木击中了头部,整个人摔了下去。

幸好是掉进了灌木丛中,往前一点就是石头和大海,后果更不堪设想。

当你以为这类行为很小众的时候,点开评论区,你会发现:

多少人,为了“出片”,可以连健康和安全都不要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爆发的火山边,在悬崖峭壁上,铤而走险拿命硬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冰冷瀑布下,在零下30多度的雪地里,冒着冻伤的危险也要穿比基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更有最近特别流行的“预制朋友圈”系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预制拍生日照、圣诞照、过年照的都还算正常,但有人能把结婚照、孕妇照都给预制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8岁刚满就一个人拍完了一整套晨袍、出门纱、主纱敬酒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趁自己还瘦的时候,戴个假肚子拍孕妇照,就算没有男朋友也可以自己先拍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多年以后和孩子一起看孕妇照,恐怕只能这样介绍:“看,这是假时候的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还有提前拍70大寿生日照、老年闺蜜照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有大聪明甚至能用一天的时间预制7天的朋友圈,像特种兵一样马不停蹄地换衣服、发型、赶到各个场所拍照,看的人都觉得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不是很懂,相机的发明,难道不是为了让人记录当下的美好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如果拍照那一刻什么都是虚假的,连宝宝都可以是假的,就为了发朋友圈,是不是有点本末倒置了?

之前国外就有个很火的短片《虚假的你》,将当下社会的虚伪现象展现得淋漓尽致。

洗漱完毕、精心画好全妆的女人,躺回枕头自拍了一张,配文:“早上好,刚醒~”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开着车来到郊外,却要戴上头盔装作骑行的男人,自拍配文:“完成30公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办公桌杂乱无章,却偏偏要找出一小角唯一整洁的部分,拍照配文:“干净的桌面,积极工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买了一杯看上去健康无比的果蔬汁,拍完照后转身就丢进了垃圾桶,却配文:

“超级健康的早餐!崭新的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朋友聚会,每个人都在低头玩手机,却让服务员帮忙拍合影,在社交平台上配文:

“和他们在一起真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就像博主“陈生大王”所说:

“我们总是不由自主地从他人眼中寻找自身价值,通过点赞、回复、收藏,人们把‘被喜爱、被认可’量化了。

生活中越是缺失关注,越是需要通过网络来填补。

一旦没人回应,你会立刻产生急迫和焦虑,进而自恋受损,开始自我攻击,我是不是很平凡,是不是没人爱我。

这种反反复复,让每一位原本就低自尊,缺乏爱与关注,喜欢讨好他人的人更恐慌,更努力拍照打卡,企图从点赞中找到对自己生活的肯定。”

心理学上有这样一个词,叫“社会比较理论”,指的是:

人经常会在缺乏客观的情况下,利用他人作为比较的尺度,来进行自我评价。

我们渴望通过朋友圈的内容,向其他人呈现一个更好的自己。

这种行为背后深层次的心理需求就是:渴望被认可、被喜欢,来证明自己足够好。

这种需求本身无可厚非,但如果你已经习惯于被朋友圈绑架,做什么都只考虑“出片”;

一个点赞一条评论都能让你精神内耗半天,那你的情绪注定会被他人左右。

事实上,一个很扎心的现实是:我们的人生真的没有那么多观众,大多数人最关注的只有自己。

生活的意义在于体验和感受,而不在于别人眼里的“人设”。

当好自己世界里的主角就好了,不必非得展示给别人看、获得他人认可。

“世界是自己的,与他人无关。”

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