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的“四大家”,每一个人都有很高的文化素养,一名状元,一名第三,两名进士,为他们的书法添上了浓重的色彩。

他是清朝“四大家”中的一位,乾隆十七年被册封为进士。12岁即能挥毫泼墨,初学颜刘,中年时习米芾,70岁时开始书写小字,并将其融会贯通,浑然忘我。

他和翁同龢、刘墉和王文治并称为清代书坛“四大家”,这位就是梁同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梁同书,清朝书法家,又名元颖,又号山舟,又名山舟,又名钱塘(浙江杭州),是著名的大学士和大书法家梁诗正的儿子。

说起梁同书的父亲梁诗正,只要是书法圈里的人,都不会陌生,当初启功就是从梁诗正那里学来的。

所谓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梁同书身为梁诗正之子,终于没有辜负父亲的期望,在清朝文坛崭露头角,这是梁先生最大的欣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梁同书自幼便能写出如此好的书法,这其中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梁诗正对他的悉心教导。梁诗正还对梁同书进行了积极的指导,使得他有了科举功名。

梁同书的字得其父梁同书之真传,善正,善行,与他父亲一脉相承,又有自己独特之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很明显,梁同书的书法和诗词,都是从家里学来的。他的父亲梁诗,就是他的启蒙老师,也是他的启蒙老师。但梁同书的天赋,却比他的父亲要好得多。

梁同书到底有什么特别之处?那就是他的字,大到鸟窝,小到苍蝇,这是任何一个书法家都做不到的。

擘窠之术,梁同书年仅12岁,便能如此娴熟,实属不易,非有过人之气,纵笔如龙,亦非易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擘窠之字,并非一味的大,而要大而严密,不是虚有其表,擘窠之书,空白较少,俗称“窟窿小”,就是说,大字要能在大中有小,才能显得简洁。

小楷不能只讲“小”字,要有“小”、“小”、“小”。也就是说,小楷的字体要清晰,不能有任何的拘束,要有一种清秀的感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梁同书的小字竟是晚年写的,真是令人惊叹,他用笔之妙,妙到毫巅。于是想起上海的书法大家苏局仙,虽然已至八十高龄,耳聪目明,却能一手好小字,这不但要比书法技巧,还要有超乎寻常的体力与恒心。

梁同书被称为“寿星书法家”,他能活到92岁,在清朝和清朝之前,都是绝无仅有的。书法长寿之说,又一次得到了证实。

巧的是,苏局仙享年一百一十岁,与梁同书一般,也是蝇头小楷的大家。难道小字就能延年益寿?回答是“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梁同书学书七十多年,从未稍有松懈,其小楷更是出神入化,在清代书坛上留下了一道亮丽的风景。年逾九十,仍能为人书写碑铭,终日不倦,令人敬佩。

从这一点上来说,梁同书确实是一名清朝的书法大家,他不仅技艺高超,而且体力充沛,这也是他书法的精髓所在。

九十岁高龄,仍能面不改色地书写碑铭,可见他精力旺盛,而不是因为书法延年益寿,而是因为书法能让人年轻。

毕竟,能够让一个人永远年轻的,不仅仅是书法,还有对某一事物的纯粹与执著,以及由此而来的一种极端的热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对于一种积极向上的事物,有一种极致的热爱,可以让一个人永远年轻!这让他想到了医学泰斗吴孟超,90岁高龄,还能为患者做手术,创造了医学上的传奇。

所以,对拥有生命激情的人,对自己的职业,都是充满了热情,才能谱写出一段圆满的人生!梁同书就是一位有这种情怀的书法家。

令人感兴趣的是,清朝的“四大家”,都是长寿的!王文治72岁,八十五岁的翁方纲,八十六岁的刘墉,九十二岁的梁同书。王文治虽不到八十,却已是高寿高龄。

这就产生了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清朝的四大书家,不但比书法,还比年纪!这就是最好的证明,书法可以延长寿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您从梁同书的书艺和他的书艺中得到什么启示?你可以在评论区留下你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