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王文治,刘墉就不可避免了,“淡墨探花”和“浓墨宰相”的雅号,向来是连在一处的。而清朝的四大书法大家,更是将他们捆绑在了一块。

刘墉和王文治相比,并非在性情上或书法上有相同的地方,而是在用墨上有着完全不同的倾向:刘墉好用浓墨,王文治好用淡墨,这就构成了一种墨法上的对比。

两人对浓淡的偏爱,也决定了二人的书法风格的差别和韵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刘墉,山东诸城人,乾隆十六年进士,又名崇儒,号石庵。乾隆年间,著名的政治家,画家,文学家,史学家.

刘墉是个很有学问的人,他的书法也深受馆阁风格的影响。这几个字,苍劲有力,乍一看像是一团棉絮,但实际上却是柔软的,柔韧的。

刘墉的字,用墨有明显的特色,而且用得很重,这与当时王文之不同,所以人们给他起了个“浓墨宰相”的绰号。

刘墉,因为身材矮小,所以被称为“刘罗锅”,这是和乾隆皇帝有关的。也许正因为如此,他的书法也有褒贬之分。还有人取笑他的字为“墨猪”、“兔粪”,带着明显的蔑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刘墉毕竟是一位有才学、有名望的进士,曾经深得乾隆皇帝的喜爱。乾隆与刘墉第一次见面时,看他五短身材,就凭外貌判断,认为刘墉的相貌不符合臣子的形象,于是给他起了个“刘罗锅”的绰号。

如果是普通人,恐怕早就认命了。但刘墉不愧是刘墉,借着这首诗,为自己的机智辩解,对乾隆的轻蔑进行了强烈的反击,也赢得了乾隆的信任,于是刘墉被委以重任。

刘墉这番话,没有花言巧语,却是义正言辞,有理有据,显示出一位丞相的超卓之才,令人佩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且说正事。刘墉的书法作品,可以从笔墨技法、笔画处理、字形结构和风格特色几个角度来加以剖析。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刘墉的笔墨技法。刘墉的书法,向来都是用最厚的墨水写的。用笔时,墨浓而不露,隐而不露,显出他的笔墨之精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笔法的运用上,表现出厚实丰满,富有变化的特点。粗细相间,给人一种极强的视觉冲击。

从字形和结构上看,刘墉的字是“内中有外”,但其结字稳健,自有一股“灵气”。而格调上,则是将古代和现代的书法相结合,在继承了传统规律的同时,也表现出了自己的个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刘墉的写作特色,也表现在其所用的资料上。如用毛笔书写,用蜡纸或高丽纸。这样的材质与技法的组合,使得他的书法充满了力量与魅力。

刘墉的书法在继承和革新的基础上,形成了他自己的风格,被视为清代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之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书法艺术的形成,一方面源于其个性,另一方面源于其师承关系。刘墉的胖字,是从颜真卿那里学来的。

刘墉的“拙”,是模仿钟繇的“拙”,“豪放”的风格,也受到了苏轼的影响。他博采众家之长,成就了一代帖学大家,并与伊秉绶、何绍基等同辈书家形成了正面的影响。

有意思的是,一开始因为刘身体上的缺点,乾隆对他不屑一顾,刘墉却凭着他过人的才智,把消极变成了积极,把不利变成了有利,显示了书法家的优良修养和敏锐的思维能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刘墉对书法的理解,主要体现在他的变化上。他的“能屈能伸”,不仅表现在书法方面,而且表现在为人处世上。

传说,刘墉原本并不矮,却是一个身高一米九的小个子。但他知道,当着乾隆的面,他不能比乾隆矮,所以他很会装出一副佝偻着身子的样子,来维护自己的威严。

不管是不是真的,都不重要了。但是在书法方面,要知道如何收放自如,在适当的时候把自己的小聪明给隐藏起来,这样才能显示出自己的“隐”和“隐”,这是一种艺术,也是一种为人处世的智慧。

所以,人们对刘墉的书法好坏也是无所谓的,而知进退,善于变通,正是书法与为人的最好诠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