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揭阳惠来县神泉镇,这个素有中国“鱼糜之乡”的渔港小镇,上百年来形成了鱼丸特色产业集群。但在近期的执法活动中,环保部门不是采取解决根本问题的态度,而是采取欺下瞒上式的懒政思维,通过选择性、钓鱼式作秀手段,完成执法任务。当地多家小型作坊式加工企业,正面临着一场生死之劫。
一、作秀式的懒政执法
惠来县神泉镇是一个海滨小镇,临海水产养殖、海产品加工等特色产业。一直是当地人赖以谋生的重要方式,带动产业链上下游近万人的就业,当地政府也对此予以大力的支持。据统计,该镇海产品加工作企业共有114家。近几年来,随着环境保护意识的加强,惠来县神泉镇的环保问题也日益得到重视。神泉镇因为鱼丸加工和鱼市、渔港的污水问题,屡遭当地居民所诟病。
2023年,广东省环保督察部门收到关于惠来县神泉镇污水治理不当问题的投诉。2024年6月,惠来县环保部门组织对全镇80多家海产品加工企业进行抽样检测。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全镇仅有安装了污水处置设备的6家企业,先后收到了惠来县环保部门的处罚通知书,分别被处以15至30余万元不等的罚款。而该镇其他没有安装环保设备的100多家企业,则顺利通过抽检。
时间回到2020年,惠来县环保部门向辖区内海产品加工企业发出环保整改通知,要求上马污水处理设备。但当时神泉镇仅有长荣、元兴、鹏腾、惠煌、海裕和裕隆兴6家企业,主动配合进行了污水处理设备的安装配套,但这一配合行为恰恰引发了后来的行政处罚。大疫三年,6家企业的环保设备闲置。可悲的是环保设备生产厂家没能挺过疫情灾害,已经倒闭,导致企业的环保设备无法正常启动运行。这成为了环保检查的重点和由头。正如被处罚的一家企业负责人表述,这就是典型的“杀鸡儆猴”。但这种选择性执法,也成为了引发社会不满情绪的主要原因。
针对惠来县环保分局的处罚行为,被罚的6家企业认为,此举显然是执法单位选择了主动进行环保设备改造的企业,进行的选择性执法,毫无公平可言。
二、避重就轻的执法方式
根据当地企业的反映,镇上入海口的主要污染源来自当地的鱼市码头,那里才是腥臭水体产生的主要问题所在。被处罚的案涉6家企业,大多为鱼丸加工型企业,自疫情环保设备停止运行以来,放弃了宰杀加工流程,采取直接购买鱼糜的方式进行生产。这确保加工污水排放降低到最低程度。因此环保执法单位并没有去针对镇上最大的污染源进行执法整顿,反而是将矛头指向了上马环保设备的企业,这种避重就轻的荒唐做法,十分令人不解。
笔者在海裕、裕隆等多家加工企业的生产车间看到,案涉企业最大的污水来源,就是煮鱼丸的水汤和清洗设备的流水。一被处罚企业负责人表示,煮鱼丸的汤水,可以直接食用。鱼丸加工型企业的污水污染,远比一家餐厅的污水污染小很得多。除了环保设备,案涉企业还配套修建了三、四级沉淀池、沉沙井等污水处理设施。海裕食品的负责人表示,因处理过后的污水,也不能直排进河道管网,在获得村里同意后,重新将排管接进村网污水管道,进入村污水处理厂进行集中处理。但即便如此,环保部门还是开出了罚款通知书。
三、选择性、钓鱼式执法
除了被诟病的选择性执法,钓鱼执法的情况也疑似存在。被处罚的元兴海产品经营部负责人黄某某说,其恢复并新扩污水处理设备,正处于扩融调试、净化罐微生物的驯化期,需要时间,为此于2024年8月5日其向惠来环保分局提交了《环保整改延期申请书》,根据工艺要求,申请延期至2024年9月10日完成调试。没有想到的是,惠来环保分局的执法人员提前进行了检测,并从沉淀池入水口进行了取样,将入水口的数据作为了处罚依据。此后虽然黄某某向惠来环保分局提出异议,称检测应当从沉淀池排放口取样,但因当时处理罐正在驯化微生物,没有污水排放,检测人员用欺瞒手段,从入水口取样,获得的数据,当然是超标的,不能证明其超标排放。检测人员的手段涉嫌钓鱼执法。
四、关注民营企业的发展,保障当地的营商环境
被处罚的6家企业,多次与惠来县环保分局积极进行沟通,但无实质效果。自2024年9月30日,接到惠来县环保分局的书面整改通知后,被罚企业负责人于10月反复奔走于惠来县生态环境分局、揭阳市生态环境局之间,虽然见到了相关领导,进行陈述事实和理由,并请求宽限整改期限,积极谋求整改,免于处罚,但没有得到回应。被罚企业反映,企业虽然熬过了大疫灾情,但早已经遍体鳞伤,从业务量来看,已经不及疫情之前的30%。企业负债前行,同时承担着数百名员工和家庭的期望。面对高额的处罚结果,企业早已不堪重负,濒临倒闭。
笔者更加关注的是,在当前经济环境下行的压力下,如何维护民营企业的合法权益,保障和扶持企业的顺利发展,帮助他们生存下去,是当前的首要任务,关注执法机关的执法方式和方法,依法行政也是检验地方营商环境的试金石。期望当地政府有足够的智慧和耐心,对民营企业加大帮扶力度,从更高层面着手解决当地的环境问题,实现绿水青山和经济发展协同发展的总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