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执笔 | 敏 敏

编辑 | 古利特

“小寒时处二三九,天寒地冻冷到抖”,这句广为流传的俗语生动地勾勒出小寒时节的严寒景象。此时,正值三九隆冬,大地冰封,冷空气持续发力,世间万物皆沉浸在一片冰寒之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小寒的由来,可追溯至久远的古代农耕文明。古人依据对天文气象的长期观察与总结,划分出了这一节气,用以指导农事活动与日常生活作息。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记载:“小寒,十二月节。月初寒尚小,故云。月半则大矣。” 可见,小寒之名,起初是相对于大寒而言,意味着寒冷程度虽不及大寒,但也足以让天地间的生机敛藏蛰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然而,中国幅员辽阔,南北气候存在差异。根据长期的气象记录,在北方地区小寒节气比大寒节气更冷,素有 “小寒胜大寒” 一说;而对于南方部分地区,全年最低气温则出现在大寒节气内。

北方地区小寒更冷,是因为地表“余热”相对较少,至小寒时已释放殆尽,使得温度降至最低。而南方地区地表相对较热,其“余热”至小寒节气尚未释放完毕,直至大寒,地表“余热”散尽,气温才降至最低。

01

小寒之味:腊八粥、菜饭与糯米饭

饮食习俗上,各地特色鲜明。北方地区素有吃腊八粥的传统,腊八粥以多种谷物、豆类、干果熬制而成,寓意祛寒暖身、迎接新年。

每一碗腊八粥,都汇聚了岁月的沉淀,每一口都是对健康、丰收的祈愿,浓稠的粥香,氤氲着古老文化的传承底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广州,小寒这一天的早上要吃糯米饭。糯米饭并非只是将糯米煮熟那么简单,里面会配上炒香的“腊味”(广东人俗称腊肠和腊肉为“腊味”)、香菜、葱花等材料,吃起来香气四溢。

“腊味”是煮糯米饭必备的,一方面因其脂肪含量高,可助人体耐寒;另一方面,糯米本身黏性大,饭气味重,搭配油脂类食用口感更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在南京,小寒时节吃菜饭是许多老南京人的习俗。旧时,南京人对小寒这个节气颇为重视,到了小寒,老南京人一般都会煮菜饭来吃。

菜饭的食材丰富多样,通常以南京独有的“矮脚黄”青菜配上腊肉片、板鸭丁或香肠片与糯米同煮,鲜香可口。因所用食材皆是南京特产,故而极具南京特色,也被称为“南京菜饭”。

02

小寒之雅:探梅、冰戏与赏景

小寒时节,千里冰封,冰戏在北方地区广受欢迎。冰封的河面化作天然溜冰场,人们在冰面上嬉戏玩耍,滑冰车、拉爬犁,欢闹声交织回荡,为寂静的寒冬增添了勃勃生机与活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小寒时节,亦是探梅赏景的佳期。古人有诸多赏梅雅事,或邀挚友踏雪寻梅,于梅林间吟诗作画;或静赏梅枝,感悟其坚韧高洁之品性,让心灵在寒梅的清幽意境中得以净化升华。

小寒时节也是锻炼身体的好时机。俗语说“冬练三九”,小寒节气正处于“三九”天。“三九”天是指从冬至节气开始数九,九天为一周期,其中第10天至第18天称作“二九”,第19天至第27天称为“三九”,以此类推,小寒节气一般处在“二九”和“三九”期间,正是人们加强身体锻炼、提高身体素质的大好时节。

03

小寒之趣:围炉煮酒

冰天雪地之际,最惬意的事莫过于在家中围着暖炉,三两好友围坐,备上些许简单的下酒菜,聊天畅饮、谈天说地,此乃古人所说的围炉煮酒。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宋代诗人曾丰在《再与鼎臣游龙门寺》中写道:“坐上酒生冬暖意,檐前梅弄岁寒容。”寒冬腊月,屋内的热酒飘散出阵阵暖意,屋檐前的梅花在严寒中绽放,酒暖、梅香与冬意相融,相映成趣。

从养生角度看,小寒饮酒也有其独特之处。此时人体阳气内敛,适量饮酒可以促进血液循环,起到暖身活血的功效。

一些地区的人们会选择饮用米酒、黄酒。米酒性温味甘,富含多种维生素和氨基酸,经过温热后饮用,能有效抵御小寒的严寒,让人从舌尖到全身都暖意融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黄酒亦是传统的养生佳酿,温热至适宜温度,配上姜丝、话梅等,入口醇厚绵柔,既能活血祛寒,又能开胃健脾,为冬日的饮食增添了一份滋味。

酒香不仅弥漫在酒友的身边,也在酒厂里发酵。小寒前后,重阳下沙的酱酒酿造开始第一轮取酒,是为一轮次酒,三次蒸煮后的高粱在严冬时节经高温淬炼散发出首轮醇厚酱香,开启下一轮征程。

陆游曾写道:“冬来酒户微增旧,万事应须付一尊。”寒冷的冬天来了,诗人的酒量渐渐地比以前增加了,感慨世事沧桑,不如喝上一杯酒,将所有的烦恼都抛诸脑后,在这个寒冷的日子里,不失为一件乐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