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近年来,一种名为“肉食饮食”的极端饮食方式开始流行,声称只吃肉类就能满足人体所有营养需求,甚至还能治疗某些慢性疾病。这种说法是真的吗?减少餐盘中的植物真的能增进健康吗?今天,我们就来深入剖析“肉食饮食”背后的营养真相,看看它究竟是“健康秘诀”还是“营养陷阱”。

“肉食饮食”的兴起与争议

随着全球慢性代谢疾病发病率的持续上升,人们开始寻求各种替代性的饮食策略。在这种背景下,“肉食饮食”因其在某些炎症性疾病中的潜在应用而受到关注。

支持者认为,排除所有植物性食物,可以减少外源性生物次级代谢产物和植物抗原的摄入,从而带来更多健康益处,甚至优于传统的低碳水化合物或生酮饮食。

然而,这种说法缺乏充分的科学依据。目前,消除植物性食物后是否真的能带来抗炎益处尚未有定论。更重要的是,现有研究表明,大量食用动物产品可能会增加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此外,长期采用“肉食饮食”可能导致身体代谢发生变化,进而影响营养需求,这些问题都亟待进一步研究。

一项研究揭示“肉食饮食”的营养缺陷

最近,《营养学》杂志发表了一项研究,该研究旨在评估四种不同版本的“肉食饮食”的微量营养素含量是否充足,并将其与国家营养参考值(NRV)进行比较。

研究人员以澳大利亚男性和女性的平均水平为基准,设计了四种理论上的“肉食饮食”食谱,并考虑了不同年龄段的能量需求差异。这些食谱主要由动物产品组成,其中两种食谱分别加入了乳制品和动物肝脏,以增加钙、铁和维生素A等微量营养素的摄入。

研究结果显示,这四种“肉食饮食”食谱在核黄素、烟酸、维生素B12、硒、磷、锌、维生素B6和维生素A等营养素的含量上均超过了NRV的推荐值。然而,在硫胺素、镁、钙、铁(不含肝脏的食谱)、维生素C、碘和叶酸等营养素的含量上则低于NRV的推荐值。

此外,所有食谱的纤维摄入量均远低于推荐值,部分食谱的钾摄入量也偏低。即使在加入了乳制品和动物肝脏的食谱中,钙和铁的摄入量也未能完全达到推荐标准。

“肉食饮食”的潜在健康风险

这项研究清楚地表明,“肉食饮食”虽然在某些营养素的摄入上可能达标,但在另一些重要营养素的摄入上却存在明显的缺陷。长期采用这种饮食方式,可能会导致以下健康风险:

缺乏维生素C: 维生素C是人体必需的抗氧化剂,参与胶原蛋白合成、免疫功能维持等重要生理过程。长期缺乏维生素C可能导致坏血病等疾病。缺乏膳食纤维: 膳食纤维有助于维持肠道健康、降低胆固醇、稳定血糖等。长期缺乏膳食纤维可能增加便秘、肠道疾病、心血管疾病等的风险。缺乏钙、镁、钾等矿物质: 这些矿物质对骨骼健康、神经肌肉功能、血压调节等至关重要。长期缺乏可能导致骨质疏松、肌肉痉挛、高血压等问题。增加心血管疾病风险: 大量摄入红肉和饱和脂肪酸可能增加血液胆固醇水平,从而增加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科学饮食才是健康之道

这项研究再次强调了均衡饮食的重要性。没有任何一种单一的食物或饮食方式能够满足人体所有的营养需求。我们应该遵循《中国居民膳食指南》的建议,保持食物多样性,均衡摄入谷薯类、蔬菜水果类、畜禽鱼蛋奶类、大豆坚果类等各类食物,以确保获得充足的营养。

对于那些由于特殊原因需要限制某些食物摄入的人群,应该在医生或营养师的指导下进行,并根据自身情况合理补充必要的营养素,以避免出现营养不良等健康问题。

“肉食饮食”并非健康饮食的理想选择。我们应该摒弃极端的饮食观念,选择科学合理的饮食方式,才能真正拥有健康的生活。

参考资料:Goedeke, S., Murphy, T., Rush, A., & Zinn, C. (2025) Assessing the Nutrient Composition of a Carnivore Diet: A Case Study Model. Nutrients17(1); 140. [doi:10.3390/nu17010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