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常说,在家里,我是前有标兵,后有标兵。前标是先生,后标是女儿,我永远是那个不甘落伍的“追兵”。
流年似水,佳期如梦,2025如约而至。
看着手机上霸屏的各种媒体或个人微信视频里的“新年献词”“新年展望”“足迹,2024”,眼花缭乱,太多太多!本打算不把自己的“新年愿景”白纸黑字落地——愿景嘛,放在自己心头就好,何必非要示人呢?
可是,昨晚睡梦中,手机嘣嘣嘣响了几声,迷迷瞪瞪一看,女儿发来《文章吾家事——新年试笔》,再看时间,1:51,一口气读完女儿的文章,激起我心中千重浪!尽管这几日,打开电脑开了个头,又放下来了,来来回回,几经反复,对于过往的一年,以及新的一年,总归还是有话要说的。
女儿总说自己是“激情派”写手,洋洋几千言,倚马可待也,主打一个快字!早晨女儿打来电话,我问她文章写了多长时间,她说从新年晚上9点,写到2号凌晨1点51分。先生问,怎么那么久?女儿说,只能利用实验间隙写稿,期间看了四次样,写完就快两点了。
不是说“榜样是看得见的哲学”吗?我没有理由不写。
何况,俗话说得好,“人老不拉少年的话”。此时此刻,如果将新年的美好愿景放在心头,一年过去还能记得多少呢?只有写出来,才是对自己最好的监督,鞭策,激励!
婆婆在世时常说,“两眼一睁,忙到熄灯”。先生习惯记日记,每天忙忙叨叨,做了千条万条,可是到晚上写日记时,也就记下那么一条两条。某日清晨,先生收拾家里的杂物间——堆放着刊登过他的文章的杂志报纸书籍和当年留存的手稿等。他怕我不知道哪些该清掉,哪些该保存,执意自己干。从早晨收拾到傍晚,顾不上茶饭,草草咬几口点心,吃两个西红柿,就是一天,累得腰酸腿困不行不行的。可是到晚上写日记,只记了一句话“今天终于整理了早想清理的旧书旧刊旧报,找到几份很有价值的资料”。先生说,整整忙乎一天,到“年终总结”时,还轮不到写这件事呢。
这件事情很有典型性。我长年累月亦大致如此。
回眸2024,觉得什么都做,又像是什么都没做。
人生的意义是什么?包含一日三餐柴米油盐酱醋茶不?幸福的滋味是什么?包括不远2000公里与先生乘高铁两次南下看女儿不?
“过光景”三个字说得好,人生的意义就在于“过”,幸福的滋味无非是“过”。谈到更大的意义,不过是“过滤”和“打捞”出来几条罢了。
那就“打捞”几条“小小的收获”吧——
首先,日日习字,行草隶篆,不敢偏废;
其次,为我们家的《谚云》公众号供稿,同时也在报刊和网络上发表并被转载一些文章;
第三,每月去首都图书馆,翻阅全国新近出版的报纸副刊和文学刊物,为先生主编的“太阳鸟”中国文学年选杂文卷,做一点粗浅的文章“打捞”工作,为先生提供“我认为好的”杂文篇目;
第四,挤时间读一点点古书,这是一个跨年度的长项工程;
第五,年终收获了一本向往已久的“中国散文学会会员”证书……
寻常日月,很多时候,先生与女儿都会宽慰我——别太逼自己。父女俩担心,他们的进步,无形中带给我压力。实际上,怎么会是“逼”呢?一家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前标与后标的每一个进步,于我而言,也是“我的”——说是羡慕,实乃快慰!说是刺激,也是激励!既是压力,更是动力!
梳理2024,总觉得昨天的自己,比今天的自己要差一点。最后悔的还是过往的一年里,自己不够努力。
好在迈进2025,在崭新的一年里,我将做好如下几条——
第一条,呵护好“本钱”,调理好身体,吃嘛嘛香。
第二条,继续读好两本书——《古文观止》与《新华成语词典》,做到预习与复习相结合,常读常新。
第三条,读一点先生和女儿推荐给我的书。譬如,先生推荐的古代经典,如《世说新语》《文心雕龙》《史记》《汉书》《晋书》《隋书》等,看一点是一点;同时也要读一些女儿爱看的外国文学书和哲学书,多写几篇有新意的文章。
第四条,从今年开始,除了“关心粮食和蔬菜”,也要“放眼世界”,关心国家大事——女儿为我们订阅了《参考消息》,先生说,有意思的文章,我读给你听。
第五条,习书日课仍旧。
可能还会想出几条来。关键在做,在于一天一天的落实。
老戴,2025年继续向前,做最好的自己!
戴美帝,本名戴东英。祖籍山东莱西。曾在阳泉市公安局工作多年,于2001年调入北京。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中国文艺志愿者协会会员,全国公安文联会员,阳泉市书法家协会会员。有散文杂文发表于《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纪检监察报》《工人日报》《农民日报》《中国社会报》《人民公安报》《北京晚报》《山西日报》和《中学生阅读》《娘子关》等报刊。
来源:《谚云》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