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1年的春天,一场别开生面的邮票展览在日本掀起了一股“中国邮票热”。从4月29日到5月23日,由中国邮票总公司和日本邮趣协会携手,在日本的神户、名古屋、东京等多个城市,联合举办了盛大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邮票展览。这场展览不仅展示了新中国邮票的辉煌成就,还追溯了中国邮票的历史长河,从大清时期、中国革命战争时期到中华民国时期,每一枚邮票都承载着厚重的历史与文化。

展览的核心自然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邮票。新中国成立后的30多年间,邮政部门共发行了近400套、1700余种邮票。这些邮票题材广泛,内容丰富,既有展现祖国大好河山的自然风光,也有记录国家重大历史事件的纪念邮票,还有反映民族风情、文化艺术的佳作。在这次展览中,这些邮票被精心分为10组展出,让观众得以一窥新中国邮票的全貌。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展品中还包括了著名画家为邮票所作的原图、原画20多幅。这些原画不仅展示了艺术家们的精湛技艺,更让观众得以窥见邮票设计背后的创意与灵感。每一幅原画都仿佛是一个小小的故事,讲述着邮票背后的历史与文化。

然而,展览并不仅限于新中国邮票。为了更全面地展示中国邮票的历史,主办方还特别展出了大清时期、中国革命战争时期和中华民国时期的邮票。这些邮票虽然年代久远,但每一枚都散发着独特的历史韵味。

大清时期的邮票,作为中国邮票的鼻祖,自然备受关注。1878年,清政府发行了第一套大龙邮票,这套邮票以龙为图案,象征着皇权的威严与国家的尊严。此外,还有1894年为纪念慈禧太后60寿辰发行的第一套纪念邮票,以及被称为世界孤品的红印花小壹圆旧票。这些邮票不仅具有极高的收藏价值,更是研究中国早期邮政史的重要实物资料。

中国革命战争时期的邮票同样引人注目。在那个烽火连天的年代,邮票成为了革命根据地与解放区之间传递信息的重要工具。先后有62个地区发行了邮票,共500多套、2300多种。这次展览展出了其中的320多套、1700多种邮票。其中包括红四军军长朱德、政治委员毛泽东关于“保护邮局,照常传递”的指示及朱德手书的指示。这些邮票不仅见证了革命战争的艰辛与伟大,更彰显了革命先辈们对邮政事业的重视与支持。

中华民国时期的邮票同样精彩纷呈。辛亥革命后发行的第一批加盖“中华民国临时中立”邮票、1913年发行的帆船票以及1921年发行的第一套航空邮票等,都是这次展览的亮点。这些邮票不仅反映了民国时期的社会风貌和邮政事业的发展,更成为了研究那个时代历史的重要实物资料。

除了邮票本身,展览还展出了大量与邮票相关的文物和实寄封。这些文物包括早期邮政文物、邮票原画、原图、雕刻原版、手稿、印样等珍品。这些珍贵的实物资料不仅让观众得以更深入地了解邮票的制作过程和背后的故事,更让观众感受到了中国邮票文化的博大精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J63中日邮票展览

值得一提的是,为纪念这次邮票展览在日本神户开幕,我国还特别发行了一套纪念邮票。这套邮票共两枚,分别为“友谊之花”和“一衣带水”。这两枚邮票以精美的图案和深刻的寓意,表达了中日两国人民之间的深厚友谊和悠久历史渊源。同时,还发行了纪念邮票小本票一本,为收藏爱好者提供了更多的选择。

这次邮票展览不仅是一次邮票文化的盛宴,更是一次中日两国人民之间友好交流的契机。通过邮票这一独特的文化载体,中日两国人民得以跨越时空的界限,共同回顾历史、展望未来。邮票虽小,却承载着厚重的历史与文化;友谊之花虽轻,却能跨越千山万水,连接起两国人民的心。这次邮票展览不仅展示了中国邮票的辉煌成就和深厚文化底蕴,更成为了中日两国人民之间友谊的桥梁和纽带。

回顾这次邮票展览,我们不禁为那些精美的邮票和背后的故事所感动。每一枚邮票都是一个小小的世界,讲述着属于那个时代的故事。而这些故事,正是我们了解历史、感受文化、传承友谊的重要桥梁。希望未来能有更多的机会,让这样的邮票展览走进更多人的视野,让邮票成为连接不同国家、不同文化、不同人民之间的友谊之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鸿邮艺术品拍卖会 德国邮票西德1973年欧罗巴 邮政号角 成交价3.3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