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1996年7月、2008年3月、2011年1月
三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公布后
日前,句容市第四批文物保护单位
正式对外公布
截至目前
我市共有41处各级文物保护单位
其中全国重点4处、省级4处、
镇江市级10处、句容市级23处
第四批句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都有哪些
一起来看看吧
1.明清县衙官井(市政府内)
位于市政府大院内,《弘治句容县志·井泉》载:“官井,三口,在县治内,二在谯楼里东西二亭,一在幕厅之左,俱存。”《乾隆句容县志》因之。现存二口,又称龙眼井,建于明代,原位于县衙谯楼东西两侧,并建有井亭,今位于句容市政府大门内南北向道路两侧,东西对称各一口。2005年市政府改建中得以保护,拆除原来的砖砌井栏,分别安装了石质旧井栏,并镌刻“官井”二字。
2.九霄万福宫(茅山风景区)
位于茅山主峰大茅峰顶,故简称顶宫。创建于西汉,初为石坛、石屋,祀三茅真君石像;元代延祐三年(1316年),赐额圣祐观;明代万历二十六年(1598年),赐名九霄万福宫。原有道教建筑百余间,后毁于历代兵燹和动乱,只留下残垣断壁。20世纪80年代逐步修复开放,现占地面积11755平方米,建筑面积7408平方米。有殿宇四进,第一进为灵官殿;第二进为藏经楼,东有宝藏库,西有坎离宫;第三进为太元宝殿,东侧为迎旭道院和仪鹄道院;第四进为表台和二圣殿,二圣殿东为慈航殿,西名怡云楼;东北角为道膳房。
3.元符万宁宫(茅山风景区)
位于茅山积金峰南麓,初名“潜神庵”,绍圣四年(1098年)始建“元符观”,九年后建成,徽宗赐额“元符万宁宫”。因明清时期管理宫观的灵官在此保管传坛玉印,故称“印宫”。原有13房道院,后毁于历代兵燹和动乱,只留下破旧的太元宝殿、灵官殿、勉斋道院和残垣断壁。20世纪90年代逐步修复开放,面积三千多平方米,包含睹星门广场、灵官殿、万寿台、三天门广场、勉斋道院、太极广场、老子神像、老子广场等建筑群。睹星门青石云头盘龙柱,为宋、元代遗物,“第八洞天、第一福地”为清代书法家王澍所书;三天门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露天太上老君铜像入选上海大世界吉尼斯世界纪录。
4.会仙桥(茅山风景区)
位于茅山风景区楚王涧前段,单孔石拱桥,建于清末民国。南北向,长8.6米,宽4.6米,桥孔净跨2.6米,矢高2米,华阳洞、仙人洞之泉水流经桥下,是旧时通印宫石阶的起点。这是茅山问道求仙之路的第三道桥,相传,此桥为仙凡相会的纽带,桥的那一边是仙境,据说心无杂念之人走过会仙桥,便可得道成仙。
5.降仙桥(茅山风景区)
位于茅山风景区楚王涧中段,单孔石拱桥,建于清末民国。东西向,长6米,宽4.5米,桥孔净跨3米,矢高2.2米,大茅峰北坡及抱朴峰西坡之泉水流经桥下。这是茅山问道求仙之路的第二道桥,相传,此桥为仙真降临之处,过了此桥即为半仙半凡界,已经远远看见仙境的逍遥与自在。
6.崇明寺大圣塔(崇明街道)
位于葛仙湖公园内。古崇明寺中塔,以安奉唐代高僧大圣(姓何,号僧伽)像而得名。北宋太平兴国(976-984年)年间始建木塔,元祐八年(1093年)改为砖塔,七层八面楼阁式。民国15年(1926年)秋末,塔中瓦木工不慎打翻油灯,古塔惨遭火焚。1970年1月开始拆除。拆除原大圣塔时出土了宋代《崇明寺大圣塔碑》,现藏南京博物院。2004年在葛仙湖公园重建落成,九层八面,仿宋代楼阁式,总高度(含塔刹)89.5米。
7.三台阁(崇明街道)
位于葛仙湖公园内。明末句容督学金兰为振兴文运而建的楼阁。始建于明崇祯十二年(1639年),位于城西鸣鹤山;清康熙五十五年(1716年),阁倾倒遂废;雍正十二年(1734年),绅士们集资在原址改建石塔;嘉庆初年移到西关龙虎桥重建,咸丰年间毁于战火。民国16年(1927年)黄执礼等人集资重建,国民政府主席谭延闿题书“三台阁”额匾,“文化大革命”中被拆除。2004年在葛仙湖公园东侧小岛上重建落成,三层,仿明清风格。
8.葛仙观(崇明街道)
位于葛仙湖公园内。句容城西旧有青元观、葛仙庵,原为葛仙公故宅改建而成,始建于梁天监七年(508年),历经风雨,几度兴废。为纪念葛玄、葛洪,2004年在葛仙湖公园内建成了葛仙观,观内有石牌坊、放生池、葛仙桥、一湾亭、钟鼓亭、葛仙大殿、三清宝殿、财神殿、文昌殿等。葛仙观现为一处道教活动场所和旅游景点。
9.道光涵闸(郭庄镇)
位于郭庄镇葛村集镇东、老秦淮河上,石质涵闸,清代道光五年(1825年)建。宽5.2米,闸宽0.9米,涵孔宽0.35米。属于修建在河道、堤防上的一种低水头挡水、泄水工程实施,是赤山湖流域灌溉工程的历史见证。
10.北山湖渡槽(水利局)
位于北山水库东,北山水库东干渠的初段—北山水库至句蜀路段。20世纪70年代初期,建造了7座石拱和钢筋混凝土双曲拱支架渡槽,槽身宽2.25米、深2.5米。20世纪80年代中期,在北山水库下建造了一座钢筋混凝土排架支墩U型渡槽,长204米,槽口宽2.5米,过水能力5.4个流量。
11.平阳桥(边城镇)
位于句容市边城镇东姜盖村南,单孔石拱桥,清代光绪年间建。南北向,跨大桥坝河,全长18米,桥面宽4.5米,桥孔净跨6米,矢高4米。2019年句容市博物馆和边城镇政府共同出资修复。
12.乐善桥(后白镇)
位于句容市后白镇夏家边村东,又名六神桥,单孔石拱桥,清代光绪年间建。东西向,跨三干河,全长17.8米,桥面宽4.6米,桥孔净跨3.5米,矢高4.3米。2019年句容市博物馆和后白镇政府共同出资修复。
13.贞节牌坊(后白镇)
位于后白镇前王庄村中部,清代雍正年间建,青石,西向,牌坊东面砌在围墙内,外侧柱距5.8米,通高约6米左右,右边斗拱缺失。正上方镌刻有官方公文,内容是旌表核准以及书写碑文、楹联的十位官员职务和爵位,下方刻有“旌表生员赵甡之妻傅氏”,落款“雍正四年春二月”,立柱两侧有楹联:“天颜咫尺肃观瞻,帝眷高深弥戴履。”横批左“褒荣”,右“奖崇”。立柱左刻浮雕福星,右边为禄星,上饰麒麟凤凰、双狮舞绣球的图案。
14.句容市长江提水站(水利局)
位于下蜀镇境内,1979年9月建成。由提水一站、提水二站两座抽水站以及引河、渠道等组成,通过抽提长江水翻越宁镇山脉,流入北山水库,补给我市北部5个镇区22.5万亩农田的灌溉和城市用水。该工程运用频繁,为我市城区的工业生产、生活用水以及农田灌溉做出了重要贡献,设计效益得到了充分的发挥,综合效益十分显著,是我市抗旱的战略性工程、用水生命线。累计运行6.4万台时,提水2.2亿立方米。
15.丁庄地下交通站(茅山镇)
位于茅山镇丁庄村。茅山抗日根据地的一个交通站支站。1939年2月设立,站长江志洪,支站设在江志洪家,下辖曹庄、东山头、南亭三个分支站。现留存老屋4间,砖木结构,泥土地面,硬山顶建筑。南墙为民国风格,墙上有当年的拴马桩,东墙和西墙20世纪70年代整修过,后墙重砌的年代可能更晚一点。2018年,茅山镇党委、政府将其修缮改造成红色旅游景点。
16.许维新旧居(茅山风景区)
位于茅山风景区李塔村李中组,是许维新烈士曾长期生活的旧居,2023年修缮竣工开放。抗战初期,陈毅司令员经常往返于溧阳、句容两地,途经磨盘山时,曾经多次夜宿许维新家,一些新四军战士也曾在此疗伤休养。许维新(1902—1941年),抗日英烈,历任新四军一支队独立营营长、两溧地区兵站站长和溧水县抗日民主政府第一任县长兼溧水县警卫营营长,1941年8月6日牺牲。
17.乾隆皇帝御碑亭(宝华山)
位于宝华山千华古村南、乾隆古道旁。据《宝华山志》记载,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三月十六日,乾隆皇帝第二次幸宝华山,御书“福”字,赐予宝华山。历经战乱,原迹已无处找寻,2024年10月,宝华山管委会根据史料记载,重新修复御碑亭和“福”字碑,再现乾隆六上宝华山的历史典故。
18.破冈渎粮仓遗址(茅山镇)
位于茅山镇主家棚村东北、破冈渎故道旁,面积约1万平方米,2024年5月,浙江大学破冈渎古迹调查中发现,2024年8月,考古勘探后确认。史料记载,陶侃阻击苏峻叛乱,在庱亭、曲阿、大业筑三垒,牢牢控制破冈渎,切断苏峻运粮水路,毛宝焚烧了苏峻囤于破冈渎和湖熟仓库的存粮。据初步考证,此处遗址是史料记载的六朝破冈渎管理机构“邸阁”所在,也是破冈渎粮仓所在。
19.“尽纳山光”石牌坊(宝华山)
位于宝华山国家森林公园千华古村入口,修建于2016年,“尽纳山光”四字为乾隆御赐。花岗岩石雕,长10.4米,宽3.4米,高约8米,“三间八柱、三层重檐”,重量达100余吨,牌坊四个基座上除了支撑牌楼的八根石柱外,中间横梁处有两根边长达0.4米,高4米,每条重3吨的龙柱,雕刻龙纹,精雕细刻,古朴典雅,代表当代石刻艺术的杰出水平。
20.白鹤泉(茅山风景区)
位于茅山风景区南镇街中段南侧。南镇街也叫香火街,青石板路,东西长约一里,古时上山进香都从南镇街经过,《乾隆句容县志》载:“白玉泉,在茅山常宁镇。”井水清澈,终年不涸,有“天下第八泉”之称。后更名为“白鹤泉”,井院门门楣方砖上刻有井名,方砖共三块,上刻 “白鹤泉,乾隆十三年桂月建”等字样。桂月,即八月,桂花开放的月份。
21.天监井栏(茅山风景区)
位于茅山风景区崇禧万寿宫南大路旁,天监十六年井栏,上有铭文:“此是晋世真人许长史旧井,天监十四年更开治,十六年安阑。” 1981年5月,陈世华在茅山玉晨观旧址处一户农民家里访得。梁代井栏石井栏,原为东晋时道教上清派创始人之一的许谧旧井井栏,共发现两件,另一件是天监十五年(516年)井栏,清代学者孙星衍于乾隆五十年(1785年)于句容城北守营署后访得,1922—1924年间流入日本。题字考证为梁代“山中宰相”陶弘景,书风与镇江焦山《瘗鹤铭》十分相似,为考订《瘗鹤铭》书者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2024年12月建成天监井栏轩,专门展示此梁代天监十六年井栏。
22.宋理宗“上清宗坛”残碑(茅山风景区)
位于茅山风景区弘景广场,碑为青石,长5.6米,高1.12米,厚0.28米,南宋理宗皇帝赵昀为褒奖上清三十八代宗师蒋宗瑛久雨祈晴有功而御书送之。碑刻“上清宗坛”四字每字约一米,笔力遒劲,原放置元符万宁宫最上一层,近积金峰顶,在茅山第二十五代宗师刘混康结茅修炼之所——潜神庵前,为“宗坛祠”,俗称九层台,上祀上清历代宗师。碑刻毁于清咸丰年间,现仅存“坛”字,2024年12月修复。
23.赤山湖水则残碑(赤山湖)
位于赤山湖雁栖岛。吴赤乌二年(239年)筑赤山塘时,立盘石水则,石面东西阔四尺七寸,南北阔三尺五寸。南唐保大年间(943—957年),州司特派人丈量,查得芦废亭北边约200米处有一盘石,石畔立有供观察之用的柱子,柱子上标有水则。经过水利史专家考证,赤山湖水则是江苏最早的古代水文观测设施。2024年9月23日,在赤山湖西南芦亭村发掘出唐代水则碑残石3块,其中两块可拼接成整石,尺寸与《景定建康志》水则记载一致,成为赤山湖古代水利实施的有力见证。
内容来源 | 句容文化旅游
编辑 | 张萌萌
校对 | 许鹏锋
审核 | 王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