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中国汽车很猛,距离世界王冠还差多远?
去年一年下来,中国车商在全球排行榜上能冲到第几?排在前面的还有谁?差距越来越小了,但这一步,可能就需要努力好多年。最重要的问题是,我们还差在哪儿?
去年12月30日,比亚迪在深圳总部举行了30亿教育慈善基金启动仪式,一口气面向国内35所高校、28所科技馆和博物馆,启动高校奖学金及新能源技术科普计划。
很多人都不理解,比亚迪为什么要做这件事情?
有人认为这就是宣传噱头,但是,比亚迪要砸30亿真金白银,难道只是要听个响吗?
能观全局才能谋一隅,这件事情的战略意义,需要放到全球汽车产业大背景中去看。
2024年,中国汽车向全球市场发起冲锋,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比亚迪是中国汽车的代表,全年累计销量达427.21万辆,同比增长41.26%,再次蝉联中国汽车市场车企销量、中国汽车市场品牌销量、全球新能源车市场销量3项冠军。
根据市场研究机构TrendForce发布的数据,去年前3季度,比亚迪以4.3%的市场占有率,排在全球第8位,排名第7本田市占率4.4%,差距很小了。
按照比亚迪的超高增长速度,很可能在四季度超越本田,排名全球第7。
排在最前面的6家汽车巨头都是百年老店,也是庞然大物:丰田、大众、现代-起亚、通用、斯特兰蒂斯和福特。
另外,2024年底还发生了一件大事,日本3家汽车公司本田、日产和三菱要合并了,如果合并成功,又是一个庞然大物。
差距有多大呢?排名第1的丰田销量在千万级别,第2的大众在800万级别,第3、4、5名在600万级别,第6名在500万级别。
如果本田、日产和三菱合并了,销量将达到900万级别,跃居世界第二。
比亚迪如果要冲击全球王冠,销量至少要翻一倍,看起来很有难度。
那么,要达到全球顶级,中国汽车还缺什么?
中国汽车缺技术吗?目前看来已经不缺了,连福特汽车CEO吉姆·法利都承认中国在电动汽车技术,特别是电池知识产权和技术上,处于全球领先地位。
中国还有最好的智能驾驶和人机互动。
有专家说,新能源汽车跟传统汽车相比,最大的优势其实不在于能源本身,而是新能源不再需要传统汽车的复杂机械结构和传动技术,对能源的利用效率大大提升了。
传统能源的缺点就是能量利用率低,需要那些复杂的机械来辅助传导,否则流失的能源更多,新能源的利用方式更直接,效率当然也更高。
正因为结构大大简化了,汽车对人驾驶与操作的反应速度更快,高阶智能驾驶才得以实现。
对于普通人来讲,最直观的感受就是好开、省钱,以及超棒的体验,这就是汽车产业的革命。
中国汽车缺资金吗?也不缺。作为新三样的领头羊,国家的支持力度很大。
技术、资金、人才,企业成功的三个核心要素,前两个都不缺,我们真正缺的其实是人才。
这么大的产业崛起,需要大批既接受过系统教育,又有深厚实践积累的人才。
这种批量人才,需要从大学、科研机构开始培养,再走上工作岗位,在实践中积累,经过大浪淘沙,甚至几代人的积累、打磨和淘汰,才能形成产业人才大军。
我们毕竟缺乏西方上百年的产业积累,在人才规模和梯队上还有很大的差距。
目前,中国汽车厂商都在努力培养人才,但都局限在自己公司里面,远远没有扩展到整个产业,乃至全社会。
以比亚迪为例,从1997年至今,连续28年广泛招聘应届大学生,近两三年,招聘了超5万名应届大学生,今年的硕博占比接近70%,研发人才占比接近80%。
在高端人才方面,比亚迪累计培养了将近1600名博士后,在站人数近1400人,全国第一。
但是,就算是这么拼,也无法满足整个产业的高成长速度。
中国汽车产业成长速度太快了,如果不从源头开始,在整个社会层面培养梯队人才,远远无法满足高速成长的需要。
正是意识到这一点,比亚迪才希望用教育慈善基金的方式,发动一批大学、科技馆和博物馆,面向更广泛的群体,从基础教育开始,扩大产业人才规模。
这就是中国汽车冲击世界王冠的最后一块战略拼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