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万亿市场的崛起,将超出很多人的意料。你想过没有,卖了这么多的电动汽车,废旧的电池都去哪儿了,数据足够惊人,2023年,我国退役的动力电池总量超过58万吨。预计2025年,国内一共有40万辆电动汽车退役,到2030年,规模将超过120万辆,对应的动力电池高达600万吨。这还没有算上混动汽车,以及使用寿命更短的两轮和三轮车,这么多废旧电池,回收成了一个头疼的难题,同时也是个巨大的产业。

中国人民大学的专家李岩教授曾一针见血的指出,锂电池一旦发生电解液泄露,有毒的腐蚀性电解液流到自然环境中,危害巨大,为了防止废旧电池对环境的污染,国家曾在2017和2018年先后出台了相关文件,规定私家车在行驶60万公里后,或者行驶时间到了5-8年,电池就该报废了,运营车辆按照大小的不同,报废的规定更加严格,中国新能源汽车在快递发展了几年之后,即将迎来退役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按照理想状态,电池从生产出来到最终被当做废品回收,整个过程都有相当严格的监管,和人一样,每个电池诞生后都有一个独一无二的“身份证号”,从电池生产商,到汽车厂商,再到电池维修商和电池回收企业,只要是经手过,都要把电池的生命周期记录在案,再上传到公共的监控平台,这还不够,国家对于回收电池的企业也有白名单管理,不是谁来都能做,目前,经过国家审核,能进入到这个白名单的企业只有168家,国家都已经把监管流程做到这么细了,按理来说,电池回收的流程早就应该非常规范才对。

然而,实际情况却完全不是这么一回事,很多企业不仅会把电池的编号抹掉,甚至完全不理有没有白名单,就以更高的价格卖给没有经过审核和认证的企业,甚至是一些没有安全生产许可证的小作坊。

2023年又出了一件让人始料未及的事情,电池的出厂价格大幅下降,这直接导致旧电池回收这一环也出了问题。道理很简单,现在新电池都这么便宜了,二手电池就卖不出去了,正规企业回收电池压根赚不到钱,流入小作坊的电池数量急剧上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小作坊为什么还有动力去大量回收,他难道有其他的赚钱门道吗?这就引出了回收电池的两大流向。

第一个方向,就和收废品一样,直接把电池进行粉碎,再把里面有用的原材料提取出来,整个流程下来最耗费成本的就是原材料提取。比如锂电池里面的锂矿,提取出来干嘛呢,用来重新回炉制造新的电池,中国是工业大国,对于原材料的消耗能力非常强,不光是铁矿石,我们进口的锂矿也是越来越多,占到了全球市场的80%以上,大量的锂矿分布在南美等地区,成本高、运输困难,从旧电池中提取就成了一门好生意,目前在这个赛道,包括宁德时代、比亚迪等头部企业已经有所布局。除了提取之外,不管是回收还是拆解,基本上都没有什么门槛,很多白名单上的企业甚至为了节约成本,会把拆解外包给小作坊来做。

电池回收后的第二个利用方向,既不拆解也不粉碎,而是继续拿来用。大家要明白一个道理,电动汽车的电池报废了,带不动汽车了,带一辆电动自行车还是绰绰有余,电池的能量也是呈阶梯状下降的,国内有一家专门做通讯信号塔的企业叫做铁塔公司,专门就用汽车的废旧电池给手机信号塔供电,还有的企业用废旧电池进行储能,最狠的还是一些小作坊,干脆把电池拆解成一小块,然后安装到电动自行车上去,这么做风险极大,改装后的电池性能不稳定,一不小心就爆炸了,这种行为也是被国家明令禁止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电池回收的真实情况距离国家的目标还差得远,但随着报废电池的数量日益增加,可以预见的是,这块市场的规范性将不断提高,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汽车企业已经布局电池回收市场,包括宁德时代、比亚迪这些国内企业,还有通用、丰田、大众、特斯拉等外资车企。以宁德时代为例,旗下邦普循环公司主营业务就是电池回收,目前锂矿的回收率已经达到了91%,镍矿和钴矿的回收率更是高达99%。中外企业在电池回收技术上的大比拼,就像我们在锂电池技术上的遥遥领先一样,中国企业对锂电池的拆解和回收,也同样实现了对欧美日韩的巨大超越,如果给宁德时代的回收技术打90分,外国厂商最先进的技术恐怕连及格线都摸不到。按照这样的趋势下去,再过将近20年,中国就能靠回收电池来实现锂矿的内循环,就不用跑到南美去买买买了。

万亿市场正在崛起,和所有的好生意一样,电池回收也离不开背后的各种博弈,其中最为激烈的必然是汽车主机厂和电池厂商之间的较劲,对汽车主机厂来说,电池回收是汽车在销售出去之后的又一次赚钱机会,尤其是电池成本占整车40%以上,不管是拆了提取锂矿还是卖出去梯度利用,都是一门相当赚钱的生意,而对电池厂家来说,电池回收技术就像是自己的作弊外挂,谁能控制这些电池,哪怕只是控制一小部分,都相当于获得了一个取之不竭的锂矿。

电池回收市场,主机厂多吃一些,电池厂商吃的就少一点,主机厂的优势在渠道,电池厂的长处在技术,这两方要是能想个办法扬长避短、通力合作,中国的电池回收产业,恐怕将真正迎来一次大爆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