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山之美、寒林之美,其萧瑟、散淡,带着君子遗世独立之气,是古人所追求的一种境界。
当太阳到达黄经285度时,小寒节气到来,这时往往在1月4日至6日之间,日历已经走入新的一元,又尚未进入农历新年,对于神州大地而言,这是春节在望却又最为严寒的一段时间。
小寒不小。
小寒之寒,尤甚大寒。《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曰:“小寒,十二月节。月初寒尚小,故云。月半则大矣。”这个“月初寒尚小,月半则大”的说法其实已无据可考,湮没在极其久远的史尘之中。根据中国的气象资料,小寒是气温最低的节气,只有少数年份的大寒气温是低于小寒的。
这时正是“三九”严寒天。宋代大诗人陆游写道:“晡后气殊浊,黄昏月尚明。忽吹微雨过,便觉小寒生。”生在南方的人,最能体会这小寒阴雨的苦处。隆冬时节的飘雨,不似同属冬天的雪花,带着梦幻般的美丽和童趣,也不似潇潇的春雨、烈烈的夏雨、绵绵的秋雨,带着生命活泼泼的气息,而是充满了阴寒之气,在灰沉沉的天空下,让人生出愁苦之心,感喟这阴冷天地的惨淡。
在北方,这惨淡之境又是另一番表现。走进郊野山间,山是土色的,林是土色的,山石、土层、疏枝、枯叶,都是一样的土褐色,或者说,都是一样的没有色彩,静默地绵延在天空之下。风里的寒气侵蚀得行人的脸庞隐隐作痛,手露在外面稍微久一点就会有发僵的感觉。脚下的土地冻得发白,偶尔从冰层中破裂出一泓水波,却被那厚厚的冰块衬得发黑,确乎是白山黑水的景象。
这便是小寒初候“雁北乡”时节的天地之气了。虽有阳气渐生,大雁已感天地气息变化之先,开始了飞往北方家乡的旅程,但天地间仍然阴寒盛极,浓厚的阴气压制着阳气的生发。画家用满幅的褐色、土色及蓝灰色,淋漓尽致地把这样的天地气息呈现出来。
这没有色彩的色彩,没有活泼泼气息的静默,却另有一种奇异的美。
这种美,在古人的画意里,是寒山之美、寒林之美,其萧瑟、散淡,带着君子遗世独立之气,是古人所追求的一种境界。
从中国传统意象绘画走来的徐冬冬,自然懂得欣赏这寒山寒林中蕴藏的意境,更何况他自小崇尚八大、青藤的傲世与不羁。而当他融会东西,以创新的中国抽象绘画来表达小寒初候“雁北乡”的天地之境时,在传统的意境之外,又增添了对宇宙对生命深沉的感悟。
这奇异的美,暗藏了生命的轮回与新生。
站在小寒时节的风中,天冷得格外蓝而清,地冷得格外硬而白,万物冷得静寂而又格外干净。智慧的先人总结出种种气候现象,诸如“小寒不寒,清明泥潭”“小寒大寒寒得透,来年春天天暖和”“小寒暖,立春雪”“小寒无雨,小暑必旱”等等。其间蕴含的道理是:当寒则寒是福,当寒不寒非福。
小寒时节的天地,是至寒至冷的,可这样的至寒至冷并不让人感到压抑,而是充满了清朗之气,是天地给予生命的福分。
在至寒至冷中,生命的一部分,或者一部分的生命,沉寂了,消失了,剥离了,化作了新生的养料,去掉了新生的羁绊,强壮了新生的筋骨,为春天来临、生命开启新的轮回做好了准备。
文字编辑:钱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