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报业
近期,随着电视剧《清明上河图密码》的热播,一股“宋潮”美学风尚再次走入大众视野,不少观众惊呼“被中式美学惊艳到”。雅致、简约、清幽、自然,是宋代生活的美学方式。
在通城,网络工程师志辉利用两年时间、历经数次翻修,将一间老宅“变形”成一座宋式美学庭院,无论是院内的盆景、鸟笼、古井、腊梅、竹子,还是屋内的茶盏、桌椅、书籍、字画,都堪称“一步一画卷”,充满天然野趣,尽显宋代美学的风雅情怀。最近,记者慕名前往探访。
格物养心,造个院子过生活
“小院的乐趣是不断的折腾改造。这不,院子的新一轮改造工程刚刚完工。”1月2日下午,阳光明媚,志辉特地邀约几位友人来小院里品茶,一同欣赏院子的冬日景致。
小院地处市中心繁华地段,闹中取静,隐匿于小区深处,别有一番风情。志辉给院子起了一个颇有意味的名字——“闲处”。“浮生有闲,结社会友。习茶、赏器、弄花、明理。”他给出了这样的解释。
“院子,对于中国人而言,不仅是一个物理空间,更是一种心灵的寄托。”他说,人到中年,寻一方小院,造一间茶室,得一隅宁静,闲暇时约上三五好友,抚琴下棋,读书品茶,是他一直以来的梦想。
NT风,赞15
为了将老宅打造成理想的“梦中情院”,志辉着实花了一番力气:去南通、苏州等地收集各类老石头、老房梁、老木料,到全国各地采购紫薇、黄杨等各类名贵树木......“我追求的调性是宁静内敛的宋式美学,讲究自然与人文的和谐共生。因此,我不仅要打造精致的院子,还要让它与周围的风景融为一体,形成天然野趣的景观。”志辉介绍,他在院子外墙周边也种上了一些高大树木,营造“庭院深深,花开墙头”的恬淡之美。
对于志辉而言,打理庭院,不仅仅是一种诗意的消遣,“更多的是疗愈自己,追求一种理想又正好实现的幸福。”
偶入茶圈,闲来弄风雅
2024年7月,被誉为“东方美学茶空间打卡指南”的《茶味空间》第二辑正式出版,志辉的庭园茶室——“闲处”被收录其中。在通城诸多茶室中,被收于该书的,独此一家。
中国茶“兴于唐,盛于宋”。在宋朝,喝茶可谓是“全民普及”的状态。诚然,践行宋代美学生活,离不开饮茶。
十多年前,志辉在外地承接一个小区网络工程项目时,偶然邂逅了几位茶友,从此他的人生便离不开饮茶,以至于逐渐成为旁人眼中的“茶痴”。
“我记得当时是在小区旁的一个小店内,几个人在一起品茶,看到我走过来,他们热情地邀请我一起喝茶。”志辉回忆,当时喝的是普洱茶,口感沉稳而厚实,从入口到喉间散发着淡淡的香气,让他顿感满足和放松,“那是一种充满惊喜的体验!”
这番饮茶经历,就像为志辉打开了一扇新世界的窗。从那以后,他便和茶友相约品茶,经常打飞的去北京、广州等地,只为和茶圈内志趣相投的茶友品茗习茶。“喜欢喝茶的人都很简单纯粹,那时候我的背包里就装了一把紫砂壶、一饼茶叶、一个茶杯,到了茶友的茶室,我们经常一喝茶就是一个通宵。共同的爱好,让我们无话不谈。”志辉说,茶圈里各行各业的人都有,轮流相约到全国各地的茶室里品茶,成为最开心的时光。
,时长00:16
如同宋人“风雅处处是平常”一般,除了品茶外,这些年,志辉还逐步衍生出其他风雅爱好:玩紫砂壶、盆景、摄影,并且这几样爱好总是相得益彰。“其实,这些都是无心插柳,比如,为了布置好看的茶席,我才去研究盆景的;为了记录院子一年四季的不同景色,我就去学了摄影。”
“载酒携琴过野桥。”这是志辉个人视频号的简介。进入茶圈后,不仅改变了他的生活方式,也让他在慢生活中逐渐找到“闲来弄风雅”的淡泊心境,“就连脾气也淡了很多。”他笑言,从焦虑到宁静,这便是宋代美学带来现代生活的最大启示。
以茶会友,静享宋风慢生活
“有空来喝茶。”这是志辉经常挂在嘴边的话。闲暇时间,他会在小院举办茶会、雅集,以茶会友。
“现代人的生活节奏太快、太忙、太累,很少有时间停下来。我希望通过这样一个私人美学空间,为自己和身边的朋友提供一个心灵休憩的场所。”志辉认为,插花、焚香、抚琴等活动,固然能够为茶会的举办营造美好的氛围,但茶会的不二主角一定是茶。静静伺茶,慢慢饮茶,让每一位前来品茶的人都能“安住当下”,“吃茶放下”,才能品出好茶的真滋味。
这些年来,志辉每年都会去云南易武、临沧等地的茶山待上一两个月,了解采茶、制茶的工艺,身临其境学习茶道真学问。“茶山很艰险,不能开汽车,需要花两个多小时坐当地人的摩托车上山,才能看到生长在海拔1000多米、拥有数百年树龄的古茶树。”志辉介绍,因为山势险峻,不易运输,不少普洱茶的初制所就建在茶山上,最大程度地保留了古茶树天然的风味。
茶路艰险,好茶不易,了解一杯好茶的来龙去脉,让他在品茶时多了一份恭敬心。“茶席可以很小,小到一个托盘,一块花布;也可以很大,大到以天地为席,以山水为画。”每逢邀约友人,举办茶会,志辉都会将他的庭院茶室稍许布置,或用一株盆景、几枝腊梅,便可展出一个简单而不简陋的茶席。
更多的时候,志辉喜欢一个人坐在院子里赏花、品茶、发呆。“一个人静静坐着,不去思考世界的变化,不去争较人际关系的远近,不去理会他人的目光。不谄、不奢、不落俗套、简单朴素。”他说,这种意境,会在不经意间带来一种潜移默化的力量变化——不受外界烦扰,真诚地面对此刻的生活与生命,便能寻到心中的那片桃源了。
采写:南通报业全媒体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