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月初七驱傩节,的诞生与女娲造人的神话传说密切相关。据三国时董勋的 《问礼俗》 记载,女娲在创世之初,先造出 了鸡、狗、猪、羊、牛、马 这六种动物,在第七天造出了人,因此正月初七被认为是 “人日” 。
而从正月初七到腊月初七,历经一年的时光,人们在腊月初七这最后一个人日,会进行驱傩活动,寓意着驱散一年里经历的所有不顺和疾病,以全新的状态迎接新的一年。
驱傩的习俗由来已久,大概在西周时期已成礼制,《论语》中“乡人傩,朝服而立于阼阶”的记载,表明当时民间驱傩活动已较为常见。
在古代,一年当中有三次驱傩仪式,分别是春季的“国傩”、秋季的“天子傩”以及腊八前一天的“乡傩”或“大傩”,腊月初七的驱傩节便源于这古老的“乡傩”传统,历经数千年的传承和发展,逐渐成为了一个重要的民间节日。
驱傩节作为一个古老的传统节日,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从其起源、发展到传承至今,每一个环节都蕴含着古人的智慧和创造力。
通过代代相传的方式,使这一节日得以延续,不仅保留了独特的民俗文化,还让后人能够了解和感受古代社会的风貌和人们的生活方式。
腊月初七驱傩节最核心的意义在于驱逐恶鬼邪灵,预防疾病和灾祸。在古代医疗条件相对落后的情况下,人们通过这种方式来表达对健康和平安的渴望,希望借助神秘的力量驱散身边的邪恶之气,为新的一年创造一个良好的开端。“初七驱了傩,一家无病祸”,驱傩节将至,这4件事别忘做。
1:跳驱傩舞。这是驱傩节最重要的活动之一,舞者通常是男性,他们头戴面具,身着色彩鲜艳的服饰,手持鼓、锣、伞等道具,通过舞蹈的形式来驱逐邪恶之气。
驱傩舞的动作古朴、刚劲,充满了神秘的力量,舞者们以夸张的姿态和强烈的节奏,展现出与恶鬼邪灵搏斗的场景,为家人和村庄祈求平安和好运。
2:打灰堆。在腊月初七早上,天亮前人们会拿一根柳树枝,或者挂着铜钱的竹竿,用力敲打灰堆或者垃圾堆,边打边念一些祈福的话语。
此俗寓意着打过“灰堆”后,一家人便会无病无痛、逢凶化吉,就连未完成的心愿也会更容易实现,所以打灰也被人叫作“击如愿”“打如愿”。
3:烧糁盆。人们会把粮食渣滓、碎柴渣滓等放在盆里点燃,火光越红,火苗越高效果越好。有些家庭还会分别在腊月初七和除夕晚上烧,以去疾求吉。当夜幕降临,一盆盆燃烧的糁盆火光冲天,照亮了村庄的每一个角落,也象征着将疾病和灾祸统统烧尽。
4:焚苍术。苍术是一味中药材,能消燥湿、健脾胃。人们会在这一天焚烧苍术和其它药材,以求辟瘟祛湿、祈求健康。
在染疫区域以及“久旷之屋”,焚烧苍术进行消杀更是常见。苍术燃烧时散发出的独特香气,弥漫在空气中,仿佛给整个空间都注入了一股神秘的保护力量。
在这个瞬息万变的世界里,让我们携手同行,于古韵今风间寻觅智慧之光。取传统文化之精华,去其糟粕,让千年积淀在新时代绽放异彩,传承不息。在此,月下词诚邀诸君,共赴文化之旅,探幽揽胜。望君常顾,于此间,我们一起,聆听历史的低吟,续写华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