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活,真的是一场耐力赛,也许会在不知不觉间扭转你对学习、对人生的看法。

刚入高一的你,怀揣着无数对未来的好奇和憧憬,逐步从初中的舒适区脱离,迎接一波波课程的冲击。

但要说最令人“纠结”的阶段,恐怕还是那一年——高二。

你会发现,突然之间,生活不再那么简单。

学科难度加大,课业压力激增,似乎一切都在提醒你:“你已经不再是刚刚踏入高中的那个‘萌新’了。”

而此时,更多的挑战和机遇,正悄悄逼近你。

而你能否在这年,做好准备,为高三的冲刺打下坚实的基础,就成了你未来成败的关键。

别忘了,很多时候,真正的关键时刻,都隐藏在细小的日常努力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稳步跟上教学节奏,千万别掉队

我一直坚信一个道理:如果你在高二不做到“跟上教学进度”,那么高三的世界就会对你关上大门。

就像参加一个全程马拉松,如果你在中途掉队,后面的路就会变得异常艰难。

试想,有多少同学因为在高二时开始松懈、掉队,导致高三时背负沉重的负担,根本来不及消化、吸收那些本该在高二就能掌握的基础知识。

你可能有些不以为然,认为“哎,我这次考不好不也能补救吗?”

但要知道,补救的成本,比起前期做好准备,难度大得多,得不偿失。

这就好比是你走路时,突然掉进了一个泥坑。

如果提前规划好行程,你自然能绕开坑,而如果你不小心掉进去,满是泥泞的道路将让你一度失去方向感,甚至让你对前行的每一步都心生畏惧。

而且,一旦你掉队,别人都已经走得很远了,想追回来,只能付出比别人多得多的努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记得上高二时,我的一个同学,理科真是“天赋异禀”——几乎每次考试,他的数学试卷都像被油漆泼过,乱七八糟,答案一片空白。

有次,他兴致勃勃地跟我说:“我这次一定要跨越瓶颈,迎头赶上!”

我看着他,一脸茫然:“你去年做的错题,你还记得几道?”他一愣,“算了,没时间想这些了,我现在要开始‘押题’!”

我被他这句话笑到瘫,心想:“好一个押题专家,难道你是在押命运吗?”

不过,想来想去,他确实从那之后找到了某种“方法”——每次考前一夜,他都会在每道题的旁边,标上几个星星。

那星星,仿佛神仙一样能让题目简单些。

可又有什么用呢?

每当我看到他自信满满地走进考场,我都忍不住思考:“究竟是努力,还是坚持,才能帮你突破这条‘抛物线’呢?”

再说一位我高二的同学,语文成绩一直稳定在80多分。

她有一项独门绝技:不管题目有多难,只要是有“大作文”的地方,她就能给你满分的“创意”。

记得有次作文题目是“走过四季”,她居然写了三页纸的“天气预报分析”,每一季都按照气温变化、风速、空气湿度详细解读,仿佛气象局主任做的专题报告。

结果这篇作文批下来,老师竟然给了“创新性”两个字的高分评价。

你要问我为什么?因为这位同学特别清楚自己的优势,她从不与别人比“深度”,而是专注于“独特性”。

或许,每个人在学习上,只有找到自己的节奏,才不会在漫长的学业路上迷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二、查漏补缺,把每个漏洞填补好

高二的另一个关键任务,就是查漏补缺。

这一年,你会发现,之前高一时没搞懂的知识点,变得越来越让你感到吃力。

或许曾经你认为没必要深究的细节,到了高二,突然变成了必须解决的难题。

比如我有个朋友,数学一直很薄弱。高一时,他从来不做课后练习,觉得“嗯,听课的时候能记住差不多,考试时看一下书就行了。”

结果,高二时,他突然遇到了一个叫“函数”的鬼东西——不仅字母多,公式复杂,而且还要涉及图像。

这位朋友,突然陷入了深深的迷茫中。

直到有一天,我看到他坐在书桌前,表情非常严肃地对着一个数学题本发愁,旁边放着两瓶红牛。

我问他:“怎么了?”他说:“今天,我就要把这个函数‘搞定’,不能让它再戏弄我了!”

我笑着说:“别那么急,先不要给自己加压,记住,知识是可以一点点挖掘的。”

于是,我们一起分析,他才恍若大悟:“啊,原来每个小点都能帮助我更清晰地理解。”

还有个同学,英语一直在班级倒数。

他总是觉得,听力和单词他完全能“瞎蒙”,完全不需要学习。“只要会背一些单词,做做题就行了。”

结果直到高二的某次期末考试,他看到自己那一片红色叉子时,彻底崩溃了。

“这次考试就像在跟我拼命,单词拼写、长难句理解、阅读理解……我最后都忍不住问自己,难道我不是在做推理游戏吗?”

不过,经过一番补课,他终于明白,学习英语不能单单依靠直觉,也不能“死记硬背”。

他开始按计划提升自己的词汇量,并且加强语法基础,慢慢从倒数走向了班级的前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三、反思学习方法,找到属于自己的高效路径

高二也是重新审视学习方法的时机。

很多同学,尤其是像我一样的“旧式学霸”,曾经无数次被人告诫:成功没有捷径,你必须死磕,才能取得进步。

直到有一天,我意识到,死磕不一定能带来有效的提升,反而可能使得你的学习变得疲惫不堪。

比如有个同学叫小李,一直是“死记硬背派”。

他每次学完一个科目,总是从头到尾一遍遍翻,像被迫接受的那种机械复习。一次期末考前,我看到他拿着一摞厚厚的课本,坐在桌前,不耐烦地翻着。

“你就不觉得这样复习很无效吗?”我忍不住问。

小李头也不抬:“不行!我不能轻视每一个题目!”

结果,考试完,他看着自己那道数学题目,皱着眉头:“我到底记得什么呢?”

我笑着说:“下次试试‘标注’法,避免看书看到昏了头!”

然后再说小王,他在高二时,突然觉得学习已经没啥乐趣。

每次做题,他总是力求完美,“每道题都得解得比别人快”,有时候他甚至能“读懂”题目的意思,却忘了细节。

一次,他居然在一篇英语长篇阅读里,把‘who’误解成了‘what’,导致整个文章意思全乱了。

他坐在考场外,抓着头发,心情复杂:“唉,我居然在自己的路上掉进了坑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由此可见,在高二这一年,我们的任务是:

从应付学习到掌控学习,从自我迷茫到不断进步。

这不是一个外界给予你的任务,而是你自己赋予自己的挑战。不断总结、调整方法、查漏补缺,逐渐建立起自己的知识体系,并找出适合自己的学习路径,才是我们迈向高三的真正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