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8月6日和9日,两枚原子弹先后摧毁了日本的广岛和长崎。8月8日,苏联对日宣战,百万红军向日本关东军发起总攻。8月15日,日本天皇宣布无条件投降,第二次世界大战终于结束了。
很多人认为在这个过程中,侵华日军特别是关内日军,是坐等着日本宣布投降,然后放下武器的,仿佛与世界局势没有多少关联,美苏两支军队再怎么也打不到中国来。
其实不然,关内日军不仅没有坐以待毙,反而在积极筹备下一步的对美、对苏作战。日军的中国派遣军总司令冈村宁次,甚至拟定了极其疯狂的决战计划。
在这场持续十四年的抗日战争最后关头,侵华日军到底都干了些什么?决战计划又是怎么一回事?
一、大和沉没
到了1945年6月份,再顽固、再愚昧的日军将领也看出来了,大日本帝国命不长矣。盟军除了加紧对日本本土的轰炸外,还从几个方向逼近了日本大门口。
海上,美军经过一番血战攻占了冲绳,虽然冲绳在70年前还是独立国家琉球,但日本人认为吞下了就是自己的,一点没有把琉球当外人,逼琉球人为日本自杀殉国更是天经地义的。
在陆上,苏联数月前表示不再延长中立条约,欧洲战场已经结束,明眼人都能看出苏联正在准备对日作战,被寄予厚望的关东军能顶住红军的钢铁洪流吗?
在冲绳战役期间,大和民族的象征“大和”号战列舰被击沉,虽然暂时瞒住了国内百姓,却不可能瞒住日军高级将领。连“大和”都完蛋了,难道大和民族真的被天照大神抛弃了?
事实上,日本海军决定动用“大和”号战列舰,就是想让“大和”号玉碎的,因为这是一张单程票,油料只够开到冲绳战场,哪怕没被击沉也回不来。
既然叫了“大和”,怎么能让“大和”随便去死呢?日本人的脑回路实在令人费解。“大和”号战列舰的沉没,对日军最致命打击显然不在于损失了一艘6万吨战舰,而是士气。
二、收缩兵力
事已至此,日本军部和政府高层也知道,想挽回败局是不可能的,唯一的办法是用全体玉碎的决心和准备来吓阻盟军,争取以体面的方式停战。
简单地说就是,你再过来我就死给你看,死前还要多拉几个你的人垫背,你不想多死人的话,就不要逼我太甚。
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日军统帅部提出“一亿玉碎”计划,武装全体日本国民以抵抗盟军的登陆。连日本小学生都被动员起来,准备用竹枪去拼美国人的冲锋枪。
由于日本周边海域已经被盟军彻底封锁,从中国战场抽调日军回援本土是不现实的,侵华日军只能以中国战场为基础制定作战计划,阻止苏军和美军的进攻。
关东军原本的最主要任务就是防备苏联,因此始终保持着50万以上的兵力规模,现在又紧急扩充到70多万。然而,此时的关东军几乎是一个空架子,精锐师团早就抽调一空,剩下的全是“鱼腩”部队,连步枪都不够用,只能收缴伪军武器。
至于关内日军,情况比关东军好一点,毕竟他们八年来,与八路军、新四军的战斗从来没有停止过。曾经发生过24名华北日军救出被八路军包围的一个关东军联队的战例。
6月的一天,日本陆军的三名高级将领在大连开了一个会,商讨决定了侵华日军在末日来临前的应对计划,因此这个会也被称为“末日会议”。
参会的三个日军将领分别是参谋本部总长梅津美治郎、关东军总司令官山田乙三、中国派遣军总司令官冈村宁次。这场会议的宗旨概括起来,就是“收缩兵力”四个字。
关东军不必多说,自然是全力备战苏联,关内日军的动向才是真正值得我们关注。当时关内日军有128万,主要编成第6方面军和第13方面军。
第6方面军下辖第12军和第43军,向山东集结;第13方面军下辖第6军和第20军,向江浙集结。这两个方面军的任务都是防止美军登陆中国沿海。
武汉地区的第34军调往朝鲜,广西地区的第11军则调往武汉,任务是监视重庆方面的国民党军队。山西地区的第1军和驻蒙军负责防备苏联方向。
珠三角地区的第23军最轻松,日军统帅部认为既然盟军已夺取冲绳,不可能再掉回头来登陆华南,因此第23军可以作为机动力量增援其他方向。
三、疯狂计划
从表面上看,侵华日军做出的这番调动没什么问题,确保华东、华北占领区的安全。然而,冈村宁次还有一个更疯狂的计划,为了阻止美军登陆,他不惜彻底毁灭上海。
上海是中国最大、最繁华的城市,也是欧美列强在华利益的交汇点,冈村宁次判断如果美军登陆华东,首要目标就是上海,如同1937年的淞沪会战一样。
防守长三角地区的是侵华日军第20军,45年春便开始从长沙、衡阳一带调过来,他们到了上海后马上投入战备,具体地说就是准备打巷战。
冈村宁次的计划是,美军占有绝对的海空军优势,与其阻敌于滩头,不如放美军登陆,然后在激烈的巷战中消耗美军有生力量,从而使美军因为伤亡过大,而放弃登陆作战。
这是日军在太平洋岛屿争夺战中学到的经验,并在硫磺岛战役和冲绳岛战役中取得良好效果,分别让美军伤亡3万多和7万多人,阵亡者加起来近3万。
事实上,冲绳岛战役的巨大伤亡确实使盟军对登陆日本本土犹豫不决,并做出伤亡可能会超百万的估算,最终导致了投放原子弹的决定。在战争即将取得胜利之际,谁都希望尽可能减少己方的生命损失。
冈村宁次计划以外滩和苏州河两岸为防御重点,整个防线北至提篮桥、南达徐家汇、向西以真如镇为界,差不多相当现在上海地铁四号线的范围,也是解放前上海的最精华地段。
数万日军在上海市内到处修筑工事、征用民房,几个月内把上海变成了一座真正意义上的钢筋水泥堡垒。
日军精心设计了许多坚固工事,形成一张从高楼到地下的立体火力网,能够封锁每一条街道。日军还储存了充足的军火和粮食,准备打一场旷日持久的巷战。
当然,我们知道战斗并没有打响,上海有幸躲过了这场惨烈浩劫。那么,如果战事真按冈村宁次设想的那样,日军和盟军在上海打一仗,会是什么样的后果呢?我们可以参考一下马尼拉大惨案。
马尼拉是菲律宾首都,45年2月盟军兵临马尼拉城下,日军拒绝投降,与盟军打了一个月的巷战。在此期间,马尼拉75%的建筑被双方重武器摧毁,全市100多万菲律宾人死亡10-15万,大部分是被日军屠杀的。
上海的规模比马尼拉大得多,当时人口已达300万,还有大量市民居住在简陋的棚户区,一旦在上海市里开打,后果不堪设想,死亡人数极有可能将以十万计。
冈村宁次这是要拉着上海给日本侵略者殉葬,用心极其恶毒。可惜的是,这个家伙战后居然逃脱了应有的惩罚,实在是让人愤怒。
四、反攻反攻
侵华日军一心想的是如何收缩兵力防止美军登陆,没有过多关注中国军队,只用一个残破的第11军盯着重庆方面的国民党军队,日军将领对中国军队的印象仍然停留在几年前。然而,他们很快就被事实打了脸。
首先是国民党军队方面,45年4月份的雪峰山战役,已经让日军见识到美械部队的超强火力,尤其是空运过来的,原属驻印军序列的新6军。
与中国军队合作过的美军将领很早以前就说,中国士兵是最优秀的,配上美式武器,绝对可以打败同等数量的日军。现在这句话被验证了,不光是驻印军,即使是国内的半吊子美械部队,同样可以追着日军打。
从雪峰山败退下来的日本兵对其他师团的人说:“中国军士气旺盛,使用全自动冲锋枪,我军还没冲锋到其对面,就都被射杀了。”
日本兵还发现中国军队变得越来越有攻击性,有时追到日军背后100米以内才开枪,打得日军狼狈逃窜。这与抗战初期,几个日本兵就能撵着整连整营中国军队满山跑的情况,差不多反了过来。
进攻雪峰山的日军第11军内部认为:在未来一个月内,湘桂沿线预计至少出现30个全美式或半美式装备的中国师,我军若失去此次战机即不能通过!
换句话,正面战场已经具备了反攻条件,只是因为众所周知的原因而没有真正开始。随着日军的收缩,国民党军队相继收复南宁、桂林及整个广西。
再来看敌后战场的局部反攻早在1944年就开始了,45年后规模越来越大,从日伪手里不断收复国土,扩大敌后根据地。8月9日,中共中央号召对日寇发起最后的反攻。
接下来,朱德总司令连发七道命令,要求八路军、新四军、华南游击队全面反攻当面之敌。经过数月激战,敌后抗日武装总共消灭将近40万日伪军,收复了县以上城市250多座,包括省城张家口在内,解放上亿人口。
资料文献:《抗日战争的细节4》、《文史精华——日军发动玉碎战想拉上海滩陪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