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朱见深是明英宗长子,天顺八年继位,年号成化。然而,其皇位之路并非一帆风顺。在土木堡之变后,他曾一度被景帝废黜太子之位,直至英宗通过夺门之变复辟,他才得以重新被确立为皇储。

即位之初,朱见深展现出了宽广的胸襟。他立即着手为于谦平冤昭雪,当有大臣提及景泰年间的废立之事时,他严厉地指出:“景泰之事已成过往,朕并不介意,况且这并非臣下应当议论之事。”

朱见深此言不仅彰显了他的大度,也体现了他对稳定朝局的重视。随后,他还恢复了明景帝的帝号,进一步稳定政局,赢得了朝野的广泛尊重。

除此之外,朱见深还倚重贤臣李贤、商辂等,严谨考察官吏,深切体谅民情,推行了一系列减轻百姓负担、缓和刑罚的举措,朝堂之上因此政治清明,国风昌盛。

然而,至成化中后期,朱见深渐生懈怠,沉迷于后宫之中,对万贵妃宠爱有加,导致宫闱之内权力失衡。

同时因朱见深重用太监汪直、梁芳等奸佞之徒,使其把持朝政,西厂势力因此膨胀,横行无忌,朝臣中不乏谄媚附和之辈。

晚年,朱见深意识到问题,重新整顿朝堂,使朝政保持平静,社会整体呈现歌舞升平,太平无事。

成化二十三年,朱见深驾崩,享年四十一岁,庙号宪宗,葬于茂陵。

今日,让我们一同走近这位早、中、晚期执政风格迥异的帝王——明宪宗朱见深,从朱见深遗诏原文探索他如何规划并安排自己的身后之事:

朕以菲薄,绍承祖宗丕业二十有三年矣,宵旰忧勤,图臻至治,惟恐有孤先帝付托。今忽遘疾弥留,殆弗能兴。

夫死生常理,古今人所不免,所幸继统得人,宗社生民有赖,吾虽弃世亦复奚憾焉!皇太子祐樘聪明仁孝,德器夙成,宜即皇帝位,中外文武群臣其协心辅理,凡内外事一依祖宗旧制行用副予志,丧礼遵皇考遗制,以日易月,二十七日释服,毋禁音乐嫁娶。

宗室亲王藩屏攸系,毋辄离封域,各处镇守总兵巡抚等官及都布按三司官员各固守疆境,抚安军民,毋擅离职守,闻丧之日,止于本处哭临三日,进香遣官代行。广东广西四川云南贵州所属府州县并土官及各布政司南直隶七品以下衙门,俱免进香,诏谕中外咸使闻知。

朱见深遗诏原文开篇,朱见深便提到“朕以菲薄,绍承祖宗丕业二十有三年矣”,表明他作为皇帝,已经承载并延续了祖宗的宏伟基业二十三年。

同时,朱见深强调,自己是深知这份责任的重量,“宵旰忧勤,图臻至治”,每日每夜都勤勉不息,力求达到最好的治理效果,只为不负祖宗与百姓的期望。

面对即将到来的生命终点,朱见深坦然接受,“夫死生常理,古今人所不免”。

而让朱见深感到欣慰的是,“所幸继统得人,宗社生民有赖”,他已经找到了合适的继承人,国家和百姓都有了可靠的依托。

因此,朱见深认为,自己即使离开这个世界,也“亦复奚憾焉”,没有什么可遗憾的了。

对于继承人,朱见深给予了高度评价,“皇太子祐樘聪明仁孝,德器夙成”,认为他既聪明又仁慈孝顺,品德和才能都早已成熟。他嘱咐“宜即皇帝位”,希望皇太子能够立即继承皇位,继续带领大明走向繁荣。

对于朝廷内外的文武大臣,朱见深寄予了厚望,“中外文武群臣其协心辅理”,他深知,只有群臣齐心协力,才能共同辅佐新皇,确保大明的稳定与繁荣。

同时,朱见深也强调,“凡内外事一依祖宗旧制行用副予志”,希望所有事务都能遵循祖宗的遗训和旧制,以体现他的治国理念。

在丧礼的安排上,朱见深体现了简约与务实的态度,“丧礼遵皇考遗制,以日易月,二十七日释服,毋禁音乐嫁娶”。他希望丧礼能够遵循父皇的遗制,以简朴为主,不要过于铺张浪费。同时,他也希望百姓们的生活能够照常进行,不要因他的去世而受到过多影响。

此外,朱见深强调宗室亲王要坚守封地,“毋辄离封域”,以维护国家的稳定;要求各地官员要“各固守疆境,抚安军民,毋擅离职守”,以确保国家的安全和百姓的安宁。

朱见深遗诏原文言简意赅,未及自身执政功过,重在指定继承人并勉臣辅佐。他特别强调遵循旧制,此语意味深长,或暗含对未来政策走向的某种指引?

*以上内容仅为作者个人见解,若您有不同观点或看法,欢迎在评论区留言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