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申领
本文摘自《》,原文标题为《师范教育进入“减量”时代》(扫描文末二维码或点击阅读阅文申领报告)。
中国人口结构已发生重大变化,教育领域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2016年全年出生人口达到1786万,创下了近20年的高峰。而高峰之后,出生人口数不断下降。2022年,我国出生人口为956万,首次跌破千万。到了2023年进一步下降至902万。出生人口的急剧降低直接影响到适龄生源数量。“教师过剩”成为各类学校已经或将要面对的问题。
生源减少接连冲击各类学校
根据推测,生源减少将依次冲击学前教育、小学教育、中学教育等各类学校。作为培养各类教师的主战场——师范院校的发展方向和人才培养模式,在当前大背景之下亟待调整,以适应“教师过剩”时代的需求。
幼儿园三年减少7%,在校生减少15%。自2023年初开始,媒体持续关注并报道多地幼儿园招生遇冷,这似乎显示出首轮幼儿园“关停潮”已至。在一些地方,民办幼儿园近年来开始出现招生难的窘境,而公办幼儿园招不满的情况也时有发生。
教育统计公报数据显示,2021年全国共有幼儿园29.48万所,2023年降至27.44万所,三年间减少了2.04万所,降幅约7%。在学规模从2021年的4805.21万降至2023年的4092.98万,降幅高达15%。
伴随幼儿园数量和在校生规模的下降,学前教育阶段专任教师也从2021年的319.10万降至2023年的307.37万,降幅为4%。上述数据共同说明,出生人口减少已开始冲击学前教育阶段,学前教育教师将率先过剩。
小学在学规模在2023年已达峰,学校数量在减少。2021年全国普通小学共计15.43万所,2023年减少至14.35万所,三年间减少了1.08万所,降幅同样接近7%。
小学阶段的入学人数十余年来呈现出先增后减的态势,从2014年的1658.42万增长到2019年的1869.04万。但随后连跌三年,减少到2022年的1701.39万。
不过在2023年,小学阶段的入学人数迎来强力反弹,当年招生1877.88万人,是2002年(1952.80万人)以来的最高峰。这与2023年的小学新生正好出生于2016年和2017年的生育高峰时期相吻合。教育部副部长王光彦在2024年9月的教育部新闻发布会上也表示,小学在学规模已于2023年达峰。小学在校生规模的逐步缩小在所难免。
中学尚未被波及,但2035年将有约37万初中教师过剩。数据显示,生源下降的浪潮尚未波及中学阶段。根据教育部最新公布的2023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2023年度全国初中、高中在校生人数甚至还有小幅度增长,分别增长了2.40%、3.31%。但中学教师“减量”的时刻终将来临。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高等教育研究院副教授乔锦忠曾带领团队利用模型预测了2020年到2035年义务教育阶段的学龄人口变动,发现全国义务教育阶段在校生数先短期缓慢上升,2024年后呈现加速下降趋势。
乔锦忠团队预测,到2035年左右,义务教育阶段在校生规模将比2020年的1.4亿减少3000万。按现行生师比标准,我国义务教育阶段专任教师需求量在2020年至2035年也将随学生人数变化的趋势而变化。初中教师或将呈现先短缺后过剩的变化趋势,到2035年全国将有约37万初中教师过剩。
地方政府、高校直面挑战
面对幼教教师已经过剩、小学教师开始过剩、中学教师即将过剩的问题,地方政府和高校直面挑战,及时作出了回应。
● 缩招公费师范生
2024年高考结束后,部分省教育厅和高校公布的2024年公费师范生招生计划相比2023年呈现出招生规模缩小,其中有的缩减比例甚至高达50%。
例如,河南省2024年公费师范生招生计划为4081人,较2023年的5000人减少了919人;广西壮族自治区则从3572人降低到2843人,减少了729人,且多个科目招生名额均有下降;湖南省的缩减幅度更大,从5950人减少到2922人,减少了3028人。近期,湖南省益阳市桃江县教育局在答复政协委员提案时透露,除高中教师外,今后一段时间内,当地小学教师和初中教师均超过需求量。因此,桃江县2024年已暂停初中起点公费师范生定向培养,高中起点本科公费师范生定向培养计划也大为缩减,未来10年高中阶段缺少教师将主要从义务教育阶段教师中选调。
在高校方面,唐山师范学院公费师范生招生计划从2023年的400人减少到200人,招生人数减少了50%;廊坊师范学院从100人减少到84人;聊城大学普通类公费师范生招生计划从409人减少到236人,艺术美术类则从28人减少到22人。虽无官方表述其为基于生源减少作出的应对举措,但不失为应对生源减少的明智之举。
● 调整优化师范专业布局
2024年8月26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的《关于弘扬教育家精神加强新时代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明确“为幼儿园、小学重点培养本科及以上层次教师,中学教师培养逐步实现以研究生层次为主”,同时推动“高校将博士后作为教师重要来源”。 为回应社会对优质教育的需求,在逐步深化教师队伍建设的过程中,教师队伍学历层次进一步提升。
未来,“幼小教师本科化”“中学教师研究生化”“高校教师博士化(或博士后化)”或成趋势,高学历教师就业向下挤压势必会影响师专毕业生。 “教师过剩”叠加从业门槛提升,共同促使高学历师范生对更低学历者形成就业空间挤压,使原本就业就不容乐观的高职师范类专业面临更为严峻挑战。
近五年的就业蓝皮书数据显示,多个旨在培养教师的高职教育与体育大类专业因为就业质量整体偏低,多次被预警。其中,语文教育、小学教育、英语教育等专业连续多年上榜,显然从市场反馈来看,专科层次的师范生就业前景不容乐观。
有专家建议,除了缩小班级规模、降低生师比外,未来的策略还应包括在稳定部属及省属师范大学招生名额的同时,逐步缩减师范专科学校及高职高专中师范专业的招生数量,控制规模,确保质量。
一些省份如山西省发布的《关于做好2025年高等职业教育(专科)专业调整工作的通知》特别指出,2025年原则上暂不增设小学教育类专业。作为拥有师专数量最多的省份(以“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在2024年6月发布的全国高校名单中进行搜索得出,湖南省拥有10所),湖南省教育厅在回复网友建议时明确表示:“督促指导省内师范类学校优化调整专业结构,举办非师范类教育。目前共支持湖南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等8所师范类学校设置(备案)35个非师范类专业。”
● 探寻升格或转型发展之路
升格是许多师专院校谋求进一步发展的重要举措。截至本文写作之际,德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等专科学校升格本科事宜已由所属省教育厅公示。马鞍山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官网也在2024年8月发布了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服务采购公告,将以马鞍山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为基础设立马鞍山师范学院。
当然,“升本”并非专科师范类院校的唯一出路。闽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校长杨建义教授曾撰文为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转型提出多种发展路径建议,如转型升格为职业技术师范学院,以满足中等职业学校持续增加的师资需求;调整现有办学格局,或作为专升本人才培养的前端教育模式,持续培养专科层次人才,或转向以培养学前教育人才为重点;或者放弃师范教育的基础和特色,转型为职业院校。杨建义同时指出,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的转型发展中要摸清校情,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为导向,避免“一刀切”或大杂烩式的发展模式。要强化引导院校发展的顶层设计,赋予学校从实际出发选择发展路径的自主权,走出一条符合学校、地方区域实际的发展之路。
小结
在新的人口结构调整背景下,教师队伍“减量”在所难免。 当“幼小教师本科化”“中学教师研究生化”“高校教师博士化(或博士后化)”趋势来袭,培养学历匹配的高质量师资人才,也成为新时代师范教育重点校人才培养的紧迫命题。
我国师范生教育体系的核心由六所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构成,包括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陕西师范大学以及西南大学,它们作为引领力量,有助于全面促进师范生教育质量与数量的双重提升。为了回应师资队伍建设对高学历人才的需求,2024年《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本研衔接师范生公费教育实施办法》出台。2024年8月,旨在鼓励高水平大学杰出研究生投身教育事业的计划——“国优计划”公布了第二批“国优计划”试点高校的名单,总计13所高校成功入选。至此,参与“国优计划”的“双一流”高校总数已达41所,香港地区高校增至2所。
在教师过剩时代,师范教育“减量”发展和以高学历人才培养为代表的“提质”特征并存。各师范院校亟需结合自身特点,优化调整专业结构,找寻适合自己的发展之路。作为吸纳大学生就业较多的行业类,许多非师范类院校的英语、汉语言文学、学前教育、小学教育、数学、体育、音乐等相关专业的毕业生,也最终从事教育业。这意味着,师范类院校和设有师范类专业的非师范类院校需共同做好准备。
主要参考文献:
[1]教育部、各地教育厅、天津市西青区政府等网站.
[2]霍思伊,李金津.乔锦忠:教育如何应对人口之变?[J]. 《中国新闻周刊》, 2023.
[3]教育部专场解读全面推进教育强国建设 . 教育部网站,20240927.
[4]《2024 年中国本科生就业报告》(就业蓝皮书).
[5]开启师范生公费教育的新篇章 . 教育部网站 . 20240617.
(☜点击查看报告要点)已于2025年1月1日正式发布。该报告是麦可思基于对高等教育的观察和分析发布的趋势事件报告。未来,我们也将持续关注高教动态,与社会分享。 报告领取方式: 如果您是高校工作者,或者是高等教育爱好者,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或者点击阅读原文填写领取申请,通过审核即有机会免费获得报告。
声明:麦可思研究原创整理内容开放非盈利目的的转载授权。转载要求——
1.文首注明“转载于麦可思研究”。
2.转载请在文章发布的24小时后进行。
3.政府机关、事业单位和社会组织等主体(含高校),获得授权可转发至全媒体平台;其他主体仅限于微信公众号平台发布。
关注“麦研文选”,获取更多数据——
☞回复“月收入”,可获取2023届本科、高职月收入TOP30专业名单。
☞回复“本科就业满意度”或“高职就业满意度”,分别获取2023届本科或高职就业满意度较高专业TOP30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