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们中国的第6代战斗机首飞了,但是你真的知道第6代战斗机的发展理念是什么吗?它为什么强大吗?也许你也看过许多媒体和自媒体的解读,但是今天我们将结合歼-20战斗机总师杨伟的说法,对中国第6代战斗机的性能和理念进行一次深入分析。
不知道是哪一年,也不知道是在哪里,杨伟总师曾经公开说过这么一段话:“未来战斗机的发展理念,分成4个主要的方向,分别是穿透式打击,远程精确打击,分布式作战(马赛克),有人/无人协同”。回到我们最近看到的第6代战斗机的身上,我们便可以清晰的发现这4条理念在这架“成飞大三角”的身上,都有所体现,甚至是决定性的体现。
首先是穿透式打击。要穿透敌人的对空防御,完成对高价值目标的攻击,自然要用到3个老办法:隐身、高速、电子对抗。事实也确实如此,毕竟我们的强敌及其仆从国,在西太平洋建设了密集和强大的空中作战力量,包括大量的军事基地、爱国者防空导弹、先进的隐身战斗机、绵密的预警雷达和预警机体系等等。因此,中国空军的第6代战斗机就必须要有比第5代战斗机更为突出的高速、隐身和电子战能力,以完成穿透打击的任务。
就拿成飞“大三角”来说,它没有尾翼,使用双三角翼布局,实现了全向隐身能力;同时,它采用了第三台发动机背部进气、发动机尾喷口扩散设计,使得飞机的热源信号得以降低,尤其是发动机燃气在喷出机体之前,就会和高空冷空气相汇合,提前散热,红外信号大大降低。再者,3台发动机的布局,赋予了成飞6代机在高空飞行时的更大推力,使其有机会能快速突破敌人防线。甚至有消息认为,成飞6代机的第3台发动机是冲压/爆震发动机,加速时推力效率很高,飞机也许能实现极高速度飞行,比如在3~5马赫之间。
当然,要实现穿透作战,电子对抗就少不了。成飞大三角体积庞大,除了要有一个大弹舱之外,就是为了容纳更大功率、更大孔径的电子设备;而3台发动机也是为了提供更大的电力供应能力。因此,这架飞机首次把航电和电子对抗能力,提升到了实际攻击能力之上,飞机把自己更多的空间和重量留给了电子设备,而且巨大的机头也让其有可能容纳尺寸更大、探测能力更强的雷达设备,再加上侧阵列雷达的使用,使得这架战机成为综合战力极强、极高价值的“飞行神盾战舰”。
然后是远程精确打击。这个分成对空、对地、对海三个方面,其中对空方面尤为重要,因为它是战斗机,双三角翼就是为了兼顾高速和远程飞行、高速机动,机体前部的三角翼后掠角大,比较尖锐的机头是为了刺穿空气,进行高速飞行;而更为宽大的后翼面则是为了增加升力和机动性,让飞机飞得更远、机动性更强。
成飞6代机体积较大,意味着载油量和武器携带量的提升。如此巨大的体积,原因之一就是为了有一个足以容纳PL-17和未来空对空导弹的弹舱。PL-17导弹射程400公里,双脉冲发动机,长杆弹构型,弹长5.7米;而成飞6代机的主弹仓长度达到了6.8米左右,足以携带PL-17空空导弹,并列放置4~6发。其侧弹舱则可以容纳PL-15远程空空导弹,射程接近300公里。可以说,成飞6代机就像是舰队中的“战列舰”,以远程火力打击为主要方式。再加上其预计可以高达2000公里左右的内油作战半径,足以对远距离之敌实现攻击,这种攻击距离已经超过战术飞机的作战距离,达到了战役级飞机的作战距离。
至于分布式作战理念和有人/无人协同,其实也可以大书特书,但是今天篇幅不够,我们简单合并来说。其实是一种把单个武器系统的功能,分布在不同的实体之上,实现类似于“虚化”和“马赛克”的效果。比如说,第6代战斗机并不是由1架飞机组成,而是由多架不同的有人、无人飞机共同组成,像是一个庞大的空中舰队,也像是一队体系作战的全隐身重骑兵。
6代战机对敌人作战体系的冲击,和5代机扮演的“一根针破一张网”不同,6代机是以整个机队和体系的支撑,以空中分布式系统的共同冲击,一口气打垮敌人的空中、地面防御系统,因此也要求战斗机具备更加全面的功能和能力。而这些能力不一定要在一个实体飞机上实现,而是通过不同的飞机来分担。
这就是我们的成飞大三角,中国的6代战机,其强大的战斗力正在“溢出屏幕之外”,你感觉到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