佤族是生活在我国云南的世居少数民族。
1936年,佤族聚居区遭遇英国人入侵,面对外来侵略者,佤族人民给全国同胞写了一封信,信中竟然揭秘了一段与诸葛亮的千年之约!
诸葛亮当年与佤族人民约定了什么?可以流转千年?
诸葛亮是生活在三国时期蜀国的丞相,距今已经是1800多年前的历史人物,关于诸葛亮的故事,要么体现在浩如烟海的史书之中,要么留存于民间口口相传的故事之中。
可谁能想到,1800多年前,诸葛亮就跟佤族人民定下了一个约定,佤族人民信守承诺,竟然把这个约定祖祖辈辈延续了1800多年。
事情是这样的,当年刘备,关羽和张飞在中原地区起兵,拱卫汉室。
可是,当时的中原,汉朝朝廷衰微,军阀混战,刘关张三人实力不济,可谓屡战屡败,直到请出诸葛亮出山,才制定了进军西南,三分天下的策略。
起初,刘备进军西川的时候,立足未稳,北有曹操,东有孙权,南面则是西南诸少数民族,这让蜀汉政权腹背受敌。
为了能够兴复汉室,只有稳定大后方,才有可能制衡曹魏和孙吴两国,为此诸葛亮带领大军多次南征。
民间流传最广的一个版本就是七擒七纵的典故,尽管没有确切的史料证明,诸葛亮如同天神一般,把孟获当作小孩一般抓了又放,放了又抓,但南征过程中,诸葛亮尊重南方少数民族的习俗,以及重用地方势力统治,是确有其事的。
而佤族就是在当时南征的过程中,收服的西南少数民族当中的一支。
历史上真正的诸葛亮不同于《三国演义》中的渲染的那般;
真实的诸葛亮,虽然在军事上颇有谋略,但实际上更善于治理内政,在蜀汉之前,成都平原一带虽然气候条件绝佳,但并不是人口稠密的区域。
蜀汉建立之后,诸葛亮一方面鼓励生产,另一方面,大规模兴修水利农田,使得成都平原一带的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人口逐渐稠密。
时至今日,1800年过去了,四川很多地方仍留有三国时期修筑的水堰,并且还在发挥防洪和灌溉的作用。
可见当年诸葛亮在蜀中做了多少生产建设的工作。
之所以后世近两千年,民间仍旧流传着许多关于诸葛亮的故事,就是因为在古代,封建统治者中能够真正关注民生的并不多见,而诸葛亮不但关注民生,而且还采取了很多行之有效的措施帮助农民发展生产,提高生活水平。
这一点是非常不容易的。
当时西南少数民族的同胞们,跟中原的混战是一样的格局,即部落之间互相征伐,战争对经济的破坏作用相当巨大。
而诸葛亮南征之后,一方面加强了对西南少数民族的治理,另一方面,则是尊重和重用西南少数民族进行管理和开发,最关键的是,给西南众少数民族首领订立了“守土有责“的约定。
这一举措不但划定了各个少数民族生活的范围,避免了互相之间的征伐和战争,也极大的发展了少数民族生活地区的经济水平,让他们得以安居乐业。
孟获就说过:“公,天威也,南人不复反矣“,由此可见,南方的少数民族是打心底里拜服诸葛亮。
而“守土有责“成了佤族上千年来的民族信仰,他们认为自己既然答应诸葛亮守土有责,自然要做到这一点。
虽然因为交通不便,与中原地区交往有限,但一直以华夏民族自居,并且坚守自己生活的区域,发展自己生活的区域。
直到近代,殖民者的到来,才彻底打破了这里的平静。
英国殖民者入侵,佤族人民英勇斗争
大航海时代,对于西方而言,既是一个发现的时代,也是殖民的时代,西方列强借助坚船利炮,横扫美洲,亚洲,大洋洲诸地,在亚洲,首先沦为英国殖民地的就是印度。
此后,英国的势力不断向缅甸等地渗透,而佤族生活的地方正巧位于缅甸和我国云南交界地带。
这一带,山高林密,是天然屏障,对于阻挡英国殖民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在热兵器时代,地形作用所能起到的作用十分有限。
佤族人民在上世纪三十年代,还是感受到强烈的危机感。
为此当时佤族17个部落的首领,联合发出了《卡瓦十七王敬告祖国同胞书》。
在这篇洋洋洒洒的檄文中,佤族同胞不但痛斥了英国人的狼子野心,更是历数了佤族自蜀汉以来,就隶属中原王朝的历史。
佤族人民天性善良,勤劳勇敢,虽然与中原交通不便,但始终继承先祖与诸葛亮达成的守土有责的约定,镇守祖国的西南边陲。
现在,遭遇英国人的入侵,佤族人民绝不肯投降,哪怕战斗到只剩下一兵一卒,一妇一孺,也要据强敌于国门之外。
佤族同胞的抗英之心,得到了当时社会各界爱国人士的积极响应。
但是,让人意想不到的是,1941年国民政府为了讨好英国人,竟然与英国签订了所谓的1941年线,这条线把佤族同胞镇守的故土大半划给了英国。
面对我国领土遭受的损失,佤族同胞坚决不承认1941年线,并且佤族各部落组成了抗英联盟,坚持斗争,在没有外援的前提下,硬是通过游击战的方式,让英国人根本无法真正占领这里。
因此,当时云南和缅甸之间的边界一直都没有真正的确定下来。
可以说,英国侵略者之所以没能攫取在我国西南边陲的利益,佤族人民的斗争居功至伟,他们不但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了当年与诸葛亮的约定,更是为了祖国的完整统一立下了汗马功劳。
新中国成立之后,佤族人民与全国人民一样,欣喜不已,佤族头人在1953年还特意为毛主席准备了礼品送往北京,虽然只有一把银刀,一对象牙,但这却是佤族人民最为崇高的礼节
与礼品一道的还有一封写给主席的信,信中,佤族头人说道这样一段往事。
1949年之后,英国官员也经常向他们送礼,希望他们能够放弃抵抗,虽然他们对英国人也惧怕,但从未想过投降,现在新中国成立了,他们迫切的希望中央能够派出军队保护佤族人民。
收到信件的主席,立刻回信表示,有任何困难都可以找云南政府解决之。
后来,我国于1960年与缅甸签署了中缅边境条约,大部分佤族的故土回归祖国的怀抱,但由于一些特殊的原因,还是有部分土地被划至缅甸。
但总体来说,佤族故土的大部分还是没有落入敌手。
可以说,佤族的历史,就是一部中华民族融合的伟大历史,尤其是近代,积贫积弱的中国,正是因为有无数的像佤族同胞这样的民族的爱国斗争,才没有使国家陷入到更多的损失之中。
不得不说,诸葛亮的确在治国理政方面非常有能力,能够通过一己之力,让人民念及他的好,这是很不容易的事情。
诸葛亮的成功凭借的是个人对人民的关怀和励精图治,但新中国建立之后,佤族等少数民族对中央的归心,则是因为制度的优越性和实践中对老百姓和少数民族的尊重。
虽然跨越了1800年,但得民心者得天下的基本逻辑始终都没有任何变化。
遥想往昔,从成都奔赴长安,多少人穷尽半生都难以抵达,丞相一生都在为兴复汉室奔波于蜀地与中原等地,可即便倾尽所有心力,直至生命尽头,却始终未能如愿。
2017 年 12 月 6 日,西成高铁全线正式通车运营,宛如一条钢铁巨龙,贯穿山川。
要知其他地方的高铁票价会因出行时段、时长等诸多因素而上下浮动,而西成高铁的普通座的票价一直都是263 元,无论春去秋来、寒来暑往,始终稳稳定格。
263 元的票价,用来纪念曹魏263年攻灭蜀汉,这是独属于我们的中国式浪漫。
如今的我们,惬意地坐在车厢内,或欣赏沿途风光,或闭目养神,短短 3 个小时转瞬即逝,轻松便能抵达目的地。
可谁又能想到,在千百年前,同样的路程,邓艾这偷渡阴平,一路披荆斩棘,直取蜀汉,只为了实现国家重归一统。
诸葛亮为了西南边陲的稳定与发展殚精竭虑,如今看到佤族同胞乃至这片土地上所有民众安居乐业,过上越来越好的日子,倘若丞相真能泉下有知,想必也是能够欣慰的吧?
【免责声明】:本文创作宗旨是传播正能量,杜绝任何低俗或违规内容。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私信及时联系我们(评论区有时看不到),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