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迟退休政策与弹性退休制度均在中国于2025年1月1日正式施行,标志着我国养老体系的一次重要改革。其中,中国版的延迟退休政策尤为引人注目,其最大特色在于赋予了职工根据个人实际情况,在特定年龄区间内自主选择退休时点的权利。

这一政策设计旨在平衡人口老龄化带来的养老金支付压力与保障劳动者权益之间的需求,体现了政策制定者的灵活性与人性化考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男性职工、女性机关事业单位职工和女性企业职工的法定退休年龄和延退节奏各不相同,我们以男性职工为例详细解析这一政策的实施细节,另外两类的原理是一样的。

1965年1月出生的男性职工作为首批受延迟退休政策影响的群体,原本应在2025年1月,即年满60周岁时达到法定退休年龄。然而,根据新政,他们的退休年龄被推迟了一个月,即需年满60岁零1个月方可退休。

随后,延迟的步伐逐渐加快,每过四个月法定退休年龄便再延后一个月,对于1976年9月及以后出生的男性职工而言,他们面临着一个统一的法定退休年龄——63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政策设定了法定退休年龄,但并未强制要求职工必须在此时间点退休。相反,政策提供了充分的弹性空间,允许职工根据个人意愿和实际情况提前或延后退休。

在提前退休方面,政策规定职工最多可提前三年退休,且不得早于该类职工原本依据旧政策所确定的法定退休年龄。以63岁退休的男性职工为例,他们同样可以充分利用“早退三年”的政策红利,选择在60岁退休并开始领取养老金。这一规定体现了政策的人性化关怀,为那些希望早日享受退休生活的职工提供了可能。

在延后退休方面,政策同样给予了一定的自由度,允许职工在达到法定退休年龄后最多再延后三年退休。例如,若某职工的法定退休年龄为62岁,他最晚可申请至65岁退休;现在的法定退休年龄最晚延迟至63岁,他们可以申请工作至66岁。与提前退休不同,延后退休需经过所在单位的同意,这体现了单位在人力资源管理上的自主权,同时也要求职工与单位进行充分沟通,共同协商退休时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综上所述,未来男性职工的实际退休年龄范围将在60岁至66岁之间波动,这既体现了政策的灵活性,也赋予了职工更多的自主权。然而,这一结论主要适用于男性企业职工和灵活就业人员,对于包括公务员在内的机关事业单位职工而言,情况则有所不同。

事实上,在延迟退休政策正式实施之前,《公务员法》已经赋予了行政机关单位职工申请提前退休的权利。由于《公务员法》的法律位阶高于延迟退休相关的规范性文件,所以《公务员法》中的规定将继续沿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具体而言,《公务员法》第十四章第九十三条明确规定,公务员在符合一定条件下,可以自愿提出申请,经任免机关批准后提前退休。

这些条件包括:工作年限满30年以及距国家规定的退休年龄不足5年,且工作年限满20年。其中,第二个条件是对第一个条件的补充,旨在满足部分无法达到30年工作年限但接近退休年龄的公务员的提前退休需求。我们将重点放在第一个条件上,同样以男性为例进行分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工作年限满30年即可申请提前退休的条件显然是比较宽松的。

对于新入职的男性公务员而言,如果他们拥有大学本科学历,通常在22岁左右开始工作,那么在工作30年后,即52岁左右时便有权申请提前退休。而对于更早入职、学历较低的公务员来说,他们可能在18至20岁便开始工作,这意味着在48岁至50岁之间就可能达到提前退休的条件。

男性,不到50岁便能退休,确实很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当然,选择提前退休是会有所“损失”的。

机关事业单位养老金并轨已经完成,公务员领取的养老金数额与企业职工相同,均受到缴费情况和退休年龄的影响。提前退休意味着缴费年限缩短,个人账户养老金的计发月数增加,从而导致领取的养老金数额显著降低。此外,退休后领取的养老金通常低于在职时的工资水平,这也是许多公务员在权衡利弊后选择继续工作至法定退休年龄的重要原因。

因此,尽管《公务员法》为公务员提供了提前退休的法律依据,但在实践中绝大多数公务员都选择在达到法定退休年龄后再退休,以确保养老金的最大化。

以上纯属个人观点,欢迎关注、点赞,您的支持是对原创最好的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