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是我党展开战略反攻的重要一步,晋冀鲁豫野战军12万主力,以牺牲小我成全大我的精神,成功将战火烧向国统区。

可惜由于他们属于孤军得不到支援,又是在桂系深耕多年的地区作战,最终只能被迫转出。

这时除了一些留守地方的武装人员外,全军主力仅剩5.86万人,重武器几乎全部丢失,元气大伤。

令人诧异的是,短短三个月后,刘邓大军麾下竟又有了15万人,重新拥有作战的实力。这么短的时间,扩充两倍有余,刘邓是怎么做到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伤亡惨重,被迫转出

在很多人心里,大别山是革命老区,理应能对刘邓大军提供很好的支援。最开始我军千里跃进之时也是这么想的,可现实却正好相反,群众百姓大多是排斥态度。

没办法,土地革命时期,红四方面军和红25军撤离后,反动派就在这里实施了残忍的手段。别说参加革命,就连同情革命的人都会遭到迫害。

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桂系深耕于大别山地区,先是廖磊,廖磊病故后又是李品仙。他们实施了民团制度,当地男子都需要参加军事训练且登记在册。

总的来说,当地百姓不是被“杀怕”了,就是担心被连坐,刘邓大军进入时根本不敢提供多少支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47年11月下旬,老蒋成立“国防部九江指挥部”,让白崇禧指挥33个旅进攻刘邓大军。

白崇禧一上任就禁止各部单独作战,每次进攻必须保证有两支军队互为依靠,这让刘邓很难再进行歼敌战役。

另外白崇禧又利用熟悉地形这一优势,多次派出小股部队尾随我军,能打他们就打,打不了他们就骚扰,使刘邓大军不得安宁。

最狠的是,白崇禧搞出“联防”、“连坐”这些手段,并在交通要道上设卡,这就让我军与百姓的联系很大程度被隔绝,伤员安置和粮食补给都成难题。

一系列手段之下,晋冀鲁豫野战军的生存环境异常艰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48年1月15日,邓公无奈致电中央,表示目前情况很不乐观,若想重新掌握主动,最少要歼灭国民党一个主力军,可这单凭晋冀鲁豫野战军已无法做到,所以希望能批准撤出大别山。

毛主席一开始不想撤,准备让陈毅、粟裕率华野1、4、6纵于1948年夏渡江,然后华野3、8、10纵在1949年春跟进,组建一支新的野战军——东南野战军。

这样可以吸引国军30来个旅,整个中原局势将会好转。因此主席给刘邓回电,让他们再坚持几个月。

不过粟裕了解到毛主席的想法后,立即发出“子养电”斗胆直陈,大意是在这双方僵持之际,派10万大军挺进敌人腹地过于冒险,不如留在有群众基础的中原地区稳扎稳打,只要伺机歼灭国军的主力,能取得的战果会更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主席与中央领导们商议过后,觉得粟裕说得有理,不过这样就无法支援到大别山了。2月7日,毛主席同意刘邓的撤军请求。

2月底,野战军主力基本撤出大别山,此时部队情况非常糟糕,1纵剩15363人,2纵剩11627人,3纵剩15384人,6纵剩14280人。再加上野司机关和直属队,全军仅剩5.86万人。

他们为了快速转出,重武器基本都丢弃,武器弹药也严重缺乏。说实话,单论纸面数据已不及华野的两个满编纵队。

在这紧要关头,刘邓大军最重要的是尽快恢复战斗力,否则无法配合作战不说,还要其他兄弟部队掩护休整。庆幸的是,全国一盘棋,他们为大局做出牺牲,大局也予以了回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二、上下一心,两部支援

刘邓在大别山地区进行过分兵,刘帅率1纵成立“后指”,邓公率2纵、3纵、6纵组建“前指”。

“后指”率先转出大别山,他们北渡淮河后相继解放临泉、上蔡等地。很快,陈赓率部前来接应,让1纵安心在舞阳地区休整。

早前刘邓大军主力挺进大别山时,陈赓、谢富治留在豫西单独作战,后逐渐发展出以伏牛山为中心的鄂豫陕根据地。他们就没有遭受到什么损失,反而实力在逐步增强。

本来中央最初的设想是陈毅粟裕渡江南下组建东南野战军,而陈赓谢富治继续留在伏牛山地区组建鄂豫陕野战军。但因为“子养电”,战略重心发生转移,陈谢兵团也就随之转移了。

陈赓对于刘帅和1纵给予很大支持,立即抽调大批物资帮忙补充,这让1纵很快恢复了元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另一边“前指”转出大别山后,也收到了华野的鼎力相助。

粟裕让华野10纵、划归华野指挥的晋冀鲁豫11纵火速从豫北地区出动,护送晋冀鲁豫军区新锻炼出的两万余名新兵及大批物资前去与“前指”。

3月初,两股力量会师,两万余名新兵迅速补充到严重减员的2纵、3纵、6纵当中,这极大地振奋了士气。同月,陈谢兵团与华野陈唐兵团联手发起洛阳战役,歼敌两万余人,缴获众多物资。

这些战利品基本补充给了刘邓大军,俘虏接受改造后也编入刘邓大军。有华野、陈谢兵团两部的相助,到三月底,刘邓所率的主力部队就已发展到近8万人。

到这一步,刘邓主力也远远不及15万,后续两月是怎么暴涨的呢?主要是编制的改变问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三、重新归建,实力大增

狭义上的刘邓大军,就是他们率领挺进大别山的几个主力纵队,但广义上的刘邓大军,是晋冀鲁豫野战军整体,另还有四部分:

一是晋冀鲁豫军区副司令员徐向前率领的8纵、13纵、14纵,正在鏖战山西;二是陈谢兵团的4纵、9纵、孔从洲起义部队38军,归军委直接指挥;

三是坚持大别山斗争,转为地方部队的10纵、12纵;四是归华野指挥的晋冀鲁豫11纵。

刘邓主力转出大别山后,陈谢兵团和11纵就奉命靠拢,这两部早前是没什么损失的,武器装备也够充实。

到组建中原野战军时,两部又直接归入刘邓大军直接指挥之下。所以刚刚转出大别山3个月的刘邓,又能率领一支15万人的野战部队驰骋,这为后续淮海战役的胜利,奠定了一定基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只要上级有命令,绝不讨价还价,这放在国民党阵营中想都不敢想。愿意为大局牺牲,大局也会想着扶持,如此上下一心的部队,怎么可能不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