羽牧野 勇士教育研究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刘伯承、邓小平

孤军深入,无后方作战乃兵家大忌。但兵无常势、水无常形,1947年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就是一次奇兵。有人说是毛泽东神来之笔,有人认为刘邓指挥不利。如果把它看作一次孤立的战役行动,无疑损失巨大,但从战略全局来看,却是充当了急先锋的角色。

第一,必须打出外线,内线形势急!

国民党军开始重点进攻后,陕甘宁和山东解放区根据地面积日益减小,资源逐渐不堪重负。陕甘宁解放区所有县城全部被国民党军占领,耕地面下降25%,粮食减产50%,棉花减产70%以上,畜力减少30%左右。沂蒙山区是国共双方争夺最为激烈的战场,在纵横50余公里的范围内,双方投入兵力高达100万,支援解放军作战的民工达130万。粟裕评价山东解放区当时的形势:“人力、物力的消耗空前巨大,山东的水都几乎要喝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刘邓大军夜渡黄河

继续转战内线,困难越来越大,把战争引向蒋管区,成为必然选择。

1947年3月15日,蒋介石下令在黄河花园口堵口,使得黄河之水重归故道,企图以水代兵,切断我军晋冀鲁豫和华东两个战场之间的联系,这就是所谓的“黄河战略。”

4月27日,中央军委电询陈毅和粟裕[1]关于刘邓大军行动的看法,从而将刘邓大军出击外线提上日程。

5月4日,中共中央致电刘邓等,要求“刘邓军十万立即开始休整,巳东[2]以前完毕,巳东后独立经冀鲁豫出中原,以豫皖苏边区及冀鲁豫边区为根据地,以长江以北,黄河以南,潼关、南阳之线以东,津浦路以西为机动地区,或打郑汉,或打汴徐,或打伏牛山,或打大别山,均可因时制宜,往来机动,并与陈粟[3]密切配合行动。”

6月,刘邓大军一举突破国民党军黄河鲁西南段防线,在鲁西南地区同国民党军展开了一场大战。

第二,千里跃进大别山,刘邓走得急!

7月23日,正值国共双方在鲁西南激烈较量之时,中央军委致电刘邓,要求“立即集中全军休整十天左右,除扫清过路小敌及民团外,不打陇海,不打新黄河以东,亦不打平汉路,下决心不要后方,以半个月行程,直出大别山。”

这是中央首次明确把大别山作为刘邓大军战略进攻的具体目标,采取的方式正是历代兵家最为忌讳的无后方无依托的劳师远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形势图

7月28日,即鲁西南战役结束的当日,刘、邓复电中央军委,表示按要求时间南进存在困难,建议继续在内线作战一段时间,而后南进。

7月29日毛泽东亲自起草了标有3个A的加急绝密电报[4],在提出“有依托地逐步向南发展”的建议之余,强调“现陕北情况甚为困难,如陈谢[5]及刘邓不能在两个月内以自己有效行动调动胡军[6]一部,协助陕北打开局面,致陕北不能支持,则两个月后胡军主力可能东调,你们困难亦将增加。”

显然,此时党中央在陕北处境十分艰险,急需南线我军以有效行动迫使陕北敌人回援。

刘、邓接电后敏锐地意识到了这一点,尽管他们对无后方作战的巨大困难心知肚明,但仍然于30日复电:“……决心于休整半月后出动……直趋大别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刘邓大军跨越陇海线

8月7日,刘邓大军12.4万人,开始了千里跃进大别山的壮举。至10月下旬,刘邓大军在大别山地区共计歼敌3万余人,建立了33个县政权,初期比较顺利。

第三,一直打转转,主席心里急!

毛泽东对挺进大别山曾经预料了3种结局:一是付了代价,到了长江以后,站不住脚;二是付了代价站不稳,在内围打转转;三是付了代价站稳了脚。[7]从中可以看出,毛泽东充分估计了困难,但却保持乐观,期望能够站稳脚跟。

其中一个重要考虑,就是大别山曾是红四方面军以及新四军第5师的老革命根据地。但当时却没有想到,国民党势力卷土重来,以保甲联防等各种手段,逐步形成了牢固的统治基础。而且,1938年武汉会战后,桂系主力21集团军曾留守大别山地区进行游击战,李宗仁、白崇禧已经在大别山地区前后经营近10年,群众基础也很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刘邓大军途经黄泛区

而且,进军大别山途经黄泛区,刘邓大军重炮几乎全部损失,打歼灭战能力明显减弱。进军中原之初,晋冀鲁豫野战军作战能力很强,鲁西南战役中一举歼敌5.6万。但自挺进大别山后,战斗力锐减。其中,最著名的襄樊战役,总计才歼灭2.1万左右战斗力较弱的“绥靖区”部队。后来在豫东战役时连完成军委赋予的阻援任务也颇感吃力。

客观而言,刘邓大军在大别山建立巩固根据地的目标没有完全达成。1948年1月,毛泽东仍然说大别山地区“能否站住脚的问题,尚未解决。” 邓小平也认为大别山地区尚处于游击状态。到1948年3月转出大别山时,刘邓大军主力在大别山转战7月之久,历尽艰险,部队遭受重大损失,仅剩5.86万人。(不包括转为军区武装的人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转战大别山时期的刘伯承、邓小平

然而,刘邓大军作为战略进攻的先锋,首战鲁西南获胜,国民党军被迫从陕北、山东和豫北抽调8个整编师驰援。随后又有20个旅尾随刘邓大军南下,为陈粟、陈谢战略展开提供了极大的便利。三路大军转入战略进攻后,南线主战场从解放区转移到了蒋管区,国民党军共90个旅被迫进入中原,重点进攻战略彻底破产。我山东和陕北解放军趁机发动反攻,收复了大片失地,壮大了自身实力。

[1] 当时分别担任华东野战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华东野战军副司令员。

[2] 指6月1日。

[3] 指陈毅和粟裕。

[4] 3 个 A字是当时中央约定的表示最紧急和极秘密的电报等级。

[5] 指陈赓和谢富治,当时分别担任晋冀鲁豫野战军陈谢集团前委书记和副书记。

[6] 指胡宗南部,当时胡宗南任西安绥靖公署主任。

[7] 《刘伯承军事文选》,解放军出版社,1992年 ,40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