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伊始,海淀区城管执法部门对辖区内餐饮单位垃圾分类情况进行专项执法检查,采取"执法+普法"相结合的模式,进一步提升辖区餐饮单位人员垃圾分类意识和管理水平。

1月3日,海淀区海淀街道综合行政执法队的执法人员来到万柳华联购物商场,对商场内餐饮企业垃圾分类情况进行了详细检查。在一家自助烤肉店,执法人员依次查看了门店是否按要求设置收集容器、是否将垃圾分类进行投放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检查过程中,执法人员发现后厨操作间的厨余垃圾桶上的标识磨损严重,已经无法看清具体的文字。执法人员当即要求店铺负责人打印完好的指示标识并张贴在磨损处。在餐厅的垃圾桶存放处,执法人员查看了几个已经装满垃圾等待清运的垃圾桶,在可回收物中执法人员发现个别矿泉水瓶中还装有水。"像这种存放液体的瓶子,在进行垃圾分类投放时,要将瓶子里的液体倒掉后再投放。"执法人员提示道。

由于餐厨垃圾每天清运时间是固定的,执法人员要求商家多备几个垃圾桶,以防节假日客流量大时垃圾桶出现满冒现象。

随后,执法人员检查了店铺的《北京市非居民单位厨余垃圾运输服务合同》《可回收垃圾清运合同》《其它垃圾清运合同协议》《有害垃圾转运服务协议》等相关合同以及垃圾分类管理台账,要求在合同到期前一个月要提前着手准备下一年的合同签署事宜,避免出现合同空档期。

在另一家火锅店,服务员收餐的餐车前后分别放置了两个黑色的垃圾桶用来盛放厨余垃圾和其他垃圾,但是两个垃圾桶并没有任何标识来区分。执法人员向工作人员提示,要在两个垃圾桶上分别张贴标识,防止用餐高峰期出现垃圾错误投放等问题,并督促商户一定要严格按照《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做好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工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我们检查形式多为不定期实地走访,初次发现问题多以教育、责令限期整改为主,如果屡教不改,就会依据《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等相关规定对商户进行处罚,以此督促他们落实企业主体责任,做好生活垃圾分类,减少污染、节能减排。"执法人员介绍说。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王斌

编辑/李天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