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5年,被拆除了武器装备、动力装置的澳大利亚航母“墨尔本”号,被拖入了中国的广州,等待被拆除解体。这艘“墨尔本”号航空母舰,是中国以3000万美元拍卖下来的,在当时国人每个月工资只有60左右的年代,3000万美元可是一笔巨款啊!
1985年,当"墨尔本"号航母被拖入广州港时,在场的人们看到的是一艘破旧不堪的巨轮。这艘耗资3000万美元购买的二手航母,从外表看来确实像是一堆即将被拆解的废铁。
在上世纪80年代中期,我国普通工人的月工资仅有50至70元人民币左右。按照当时的汇率换算,一个普通工人需要工作近800年才能赚到购买这艘航母的金额。
中国经济正处于改革开放的初期,各项建设都需要大量资金支持。国家用如此巨额资金购买一艘已经服役40多年、即将退役的航母,在很多人看来都是难以理解的决定。
国际市场上,一艘新建的航空母舰造价通常在数十亿美元。相比之下,3000万美元购买一艘二手航母的价格似乎并不高。然而当时的中国正处于经济发展的关键时期,这笔支出依然给国家财政带来不小压力。
墨尔本号在出售前已被澳方拆除了大部分武器装备和动力装置。从外部来看,这艘航母就像是一个巨大的空壳。这也让不少国际媒体认为中国此次购买决策欠妥。
西方国家普遍认为,没有相关技术积累的中国,即便得到这艘航母也无法从中获得什么实质性的收获。他们觉得这是一次毫无意义的投资,甚至有媒体用"愚蠢的决定"来形容这次购买。
然而,正是这种轻视的态度,让澳方在交付航母时的检查并不够严格。他们认为即便将这艘航母完整地交给中国,以当时中国的技术水平也无法从中获得太多有价值的信息。
在航母停靠广州港后,中国立即组建了一支包含数百名专家的研究团队。这支团队中有造船专家、机械工程师、航空工程师等各领域的技术人才。
研究团队采用了系统化的探索方法,将整艘航母分成多个区域进行详细勘察。他们对航母的每个舱室、每个部件都进行了仔细的测量和记录,甚至连最细小的螺丝规格都不放过。
这些专家们每天都要在闷热的舱室内工作十几个小时。由于舱室通风条件差,温度常常超过40度,但研究人员依然坚持工作。
最初的研究进展并不顺利,因为航母上的主要设备都已被拆除。但专家们仍然坚持对每个细节都进行认真研究,因为他们深知,航母的整体布局设计本身就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在持续数月的细致研究中,专家团队发现了两项重要的遗留系统。这个发现完全出乎意料,因为按照常理,这些核心技术本应在出售前被彻底拆除。
第一个重要发现是蒸汽弹射系统的主要构件。这套系统是航母上最核心的技术之一,它能在极短的距离内将重达数十吨的战机快速弹射到空中。
蒸汽弹射系统的原理虽然并不复杂,但其工程实现却极其困难。这套系统需要在瞬间释放巨大的能量,同时又要保证能量释放的精确控制,对材料和工艺都有极高要求。
第二个重大发现是航母的阻拦索系统。这套系统看似简单,实则包含了大量精密的机械结构和控制装置。当战机降落时,它能在极短距离内安全地将高速飞行的战机减速至停止。
阻拦索系统的工作原理是通过特殊的钢索和液压缓冲装置,将战机的巨大动能在短时间内安全消除。这套系统必须能够承受巨大的冲击力,同时还要保证足够的可靠性。
这两项技术的完整保留,为中国后续的航母研发提供了宝贵的实物参考。专家们通过对这些系统的深入研究,掌握了大量关键技术细节。
研究团队对这些系统进行了详细的测绘和分析,收集了大量的技术参数。这些第一手资料为中国后续开展航母关键技术的自主研发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通过对这艘航母的研究,中国掌握了大量航母设计和建造的关键数据。这些数据涵盖了从整体布局到具体部件的各个层面,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技术体系。
这些发现证明,这笔看似"不划算"的投资实际上帮助中国获得了远超预期的技术收益。而这些技术积累,在此后的数十年里持续发挥着重要作用。#MCN微头条伙伴计划#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