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从朱标病逝时说起
《山河月明》已经进入到了“深水区”。朱标病逝,并在临死前在地图上画了三个圈,圈住北平、太原和西安,朱元璋似乎意识到了什么,急招信国公汤和入朝,把京城防卫全权授予之。同时一下子把朱棣等三位藩王,全都变相圈禁监视。
显然大明朝又将迎来一轮疾风骤雨。不得不说这就是明朝,让人惊诧的同时,又让人期待。当然其中,最让人碎碎念的便是“靖难之役”。那么朱棣的靖难之役,到底有啥历史作用或贡献呢?
这就需要从明朝的历史定位说起了。其实,明朝是一个话题性非常高的朝代,站在宏观历史角度观察,明朝是继两宋之后的,又一个远迈(可比)汉唐的王朝,素有“刚明”之称。同时,是明朝真正解决自两晋之后的“南北对立”问题。
熟知历史的人,恐怕都知道有个“幽州”(包含辽东),自三国时期起,就频频出现在史册中,可谓乱局源头。哪怕大唐都没处理好,安禄山就是自幽州起兵,直接撞得大唐落了个“半身不遂”。两宋更别提了,压住中原王朝狂殴。
大明也一样,朱棣是从哪起兵的?也是幽州!直至朱棣迁都北京,才彻底解决了“南北对立”这个问题。因此从宏观历史角度分析,朱棣的最大历史贡献,不是五伐漠北或郑和七下西洋,而是“迁都北京”。
而这一切的源头,便是朱棣的这场“靖难之役”。所谓有胜利者,就有失败者,朱棣在取得了靖难之役的胜利后,面对建文旧臣这些失败者,他又将怎么处理呢?不得不承认,这又是明朝的一大争议性事件。
有人怒斥:朱棣残暴滥杀,方孝孺都被诛杀了十族。有人喊:朱棣任人唯贤,启用了一大批真正干事的能臣,而不是那些嘴皮子把式。其实想搞明白这个问题,只需看看朱棣最恨和最爱的两位建文旧臣,就能推测出一二。
恰好如今的这两位,都已经出现在《山河月明》之内了,咱就结合着剧情,从朱棣最恨的那位说起,是谁呢?不是方孝孺,而是铁铉!
二、朱棣和铁铉
铁铉在《山河月明》中,是吕本(朱允炆的姥爷)的学生。朱标去世后,吕王妃命朱允炆给齐泰、黄子澄、铁铉等人下拜,最后直接点破了窗户纸:你们是我老爸最得意的弟子,所以请好好辅佐朱允炆,这也是你们老师的生前遗愿。
但问题是,铁铉还是姚广孝的学生。姚广孝为了救他,让他假扮小沙弥,并结识了朱棣,由此这才打开了铁铉的上升空间。也就是说,最先赏识铁铉的是朱棣和姚广孝。
显然《山河月明》对铁铉的这个设置,就是故意让他夹在了朱棣和朱允炆中间。那么为啥要给他这么一个尴尬的位置?就是因正史中的铁铉,是朱棣最恨的建文旧臣。
朱棣发动靖难之役后,最惨最窝囊的败仗,就是铁铉的杰作。朱棣大破李景隆后,一下子声威大震,兵锋所指无往不胜一般,开到济南城下,本以为就凭铁铉这种文臣,必会出城归降,但朱棣错了。
铁铉死守济南,不但搞出一幕假诈降,差点杀了朱棣,还在最危机的时候,把朱元璋的画像摆在城头,让朱棣不敢开炮攻城。朱棣被气疯了(燕王愤甚,计无所出),姚广孝很冷静,连忙劝朱棣回兵吧,如今已经是打不得了。
这其实也是笔者为啥一直说:靖难之役朱允炆之所以失败,就是因他足不出户,就在南京城里。若他御驾亲征,朱棣根本没法玩下去。
再说铁铉,眼见朱棣撤退便反守为攻,一举收复了德州等地,把朱棣彻底封死在北平、保定一带。搞得朱棣,很长一段时间内,就只能在这巴掌大的地方打转转,根本突不出去。
最终是在姚广孝的筹谋下:以必死之心,千里奇袭南京城,这才取得了靖难之役的胜利。因此一直有人说,朱棣之所以杀铁铉,一是因铁铉不讲武德,你打仗就打吧,为啥搞出朱元璋遗相?二是铁铉差点让其横尸济南城下。但实则却根本不是这么回事。
朱棣是在破南京称帝后,反过头来再次扫北。一路上盛庸等大将都纷纷称臣——皇位较量有了结果,朱棣胜了。唯有铁铉依旧死战直至被俘。被押回京城后,铁铉背对朱棣,大骂不已,根本不认可朱棣这皇上,这才导致他被杀。
站在当时的历史环境分析,在靖难之役进行当中,铁铉做的一切都没有错——各为其主,其实对于铁铉来言,就是名正言顺!朱棣也不会真怪罪他。但在朱棣登基后,他依旧如此就等于证明:他效忠的仅是朱允炆,朱棣自然没法留他。换句话说就是,铁铉“但求一死”,以生命来证明朱棣是逆臣贼子!
必须要说明,笔者无意亵渎铁铉,仅是站在当时的历史情况上分析。毕竟,每至生死抉择时,都会出现两种人,一种叫“识时务者为俊杰”,一种叫“宁死不屈”。正是这两种人,共同推动了历史车轮的滚滚向前。
因此朱棣面对建文旧臣,最恨之人就是铁铉,同时最怕之人还是铁铉——真正的恨,从来都是生于爱或怕!由此,便又引出了朱棣最爱的一位建文旧臣……
三、朱棣和夏原吉
对夏原吉,《山河月明》也是给足了剧情,让他跟着蓝玉和朱棣远征漠北,并担着身家性命,给朱棣提供粮草,让朱棣用这些粮草,一举收降了饥寒交迫的乃儿不花部落,立下了奇功!而夏原吉则被蓝玉投入大牢,若非朱棣建功回归,他是必死无疑。
那么夏原吉真正的历史形象是如何?就一句话:朱棣最爱的建文旧臣。在朱元璋活着时,就非常欣赏他。一位有位同僚想坑害夏原吉,结果朱元璋大怒吼道:“原吉能佐尚书理部事,汝欲陷之耶!”反手,把那位同僚给杀了。
显然夏原吉,最初是朱元璋留给朱允炆的能臣。可朱允炆却更欣赏齐泰、黄子澄等人,把夏原吉打发到福建去了。因此当朱棣当上皇上后,二话没说就把夏原吉调回,升任户部尚书。
许多人都认为夏原吉是建文旧臣,绝对不能重用!但朱棣脸一沉说道:“夏原吉是我老爸欣赏的能人,他既忠于我老爸,又忠于建文,当然就更会忠于我老朱,咋了?”潜台词就是,夏原吉是大明的臣子,不是某位皇上大哥的私物!
对比铁铉?是不是能品出一些不同?所以笔者一直认为,不是朱棣真想杀铁铉,相反他甚至还想重用,否则为啥非要活捉回来?奈何是铁铉求死。
就这样夏原吉成了朱棣的左膀右臂。在朱棣晚年时,非要进行第五次北伐漠北之战。夏原吉跳着脚反对,一则民力不允许,二则你都多大岁数了,还想玩年轻人的游戏,这绝对不行!
奈何朱棣却大怒,下令剥官,抄家,把夏原吉扔大牢里去。结果这第五次北伐漠北,朱棣却病重在榆木川,临死前发出感慨:“夏原吉爱我!”随后驾崩!(出自《明史》)
朱棣死前不提朱高炽,不喊朱瞻基,却喊夏原吉,显然就是让继位者,立马放出夏原吉,这可是我大明的顶梁柱。所以,朱棣最爱的建文旧臣,便是夏原吉,临死前都念念不忘。
同时也正是这位夏原吉,堪称朱高煦的克星。朱高煦谋反后,几乎所有大臣都反对朱瞻基亲征,唯有夏原吉支持,说道:“独不见李景隆已事耶?臣昨见所遣将,命下即色变,临事可知矣。”
意思很明白,靖难之役,朱棣之所以能成功,就在于朱允炆躲在南京城,却让李景隆出征。而李景隆夹在了朱家人的内斗中,是谁也不敢得罪,就只能装怂、放水……(出自《明史》)朱瞻基吼道:啥也别说了,御驾亲征。玩一样搞定了朱高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