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江苏省苏州中学 2025 年应届高层次优秀毕业生录用名单引发轩然大波。在录用的 13 人中,清华、北大毕业生占比颇高,博士 8 人、硕士 5 人,然而令人瞩目的是,竟无一人师范专业毕业。
随着高等教育迈向普及,社会对中小学教育质量期望水涨船高,学校招聘倾向高学历、名校生,本是大势所趋。毕竟优质人才的涌入有望为教育注入新活力。但 “零师范专业” 的录用结果,无疑触动了教育敏感的神经。回首过往,类似现象早已屡见不鲜,非师范毕业生大规模 “抢滩” 教师岗位渐成常态。
在素质教育蓬勃发展的当下,高学历非师范生确有独特魅力。他们扎实的专业知识、开阔的视野,能为课堂带来别样精彩,学校的青睐也并非单纯 “名校情结” 作祟。然而,教学绝非仅靠知识储备就能胜任。从吸引学生课堂注意力的小技巧,到塑造青少年健全人格的言传身教,师范专业的 “基本功” 与 “专业性” 无可替代。
如此招录局面下,师范生心中想必五味杂陈,而师范专业教育更需深刻反思。一方面,有人坚称实践出真知,师范出身并非必需,这话虽有几分道理,却弱化了师范教育对教师成长的基石作用。另一方面,师范教育也应与时俱进,优化课程,紧密贴合就业市场需求,重塑竞争力。
去年中央文件明确教师队伍建设方向,打造高素质专业化队伍迫在眉睫。这既需敞开怀抱迎接有志教育的非师范生,更离不开师范生这支 “主力军”。他们历经专业打磨,从教优势显著,是基础教育的中流砥柱。当下,如何助力师范专业发展,护航师范生成长,让他们在教育舞台绽放光彩,是整个社会亟待破解的关键命题,唯有各方携手,方能奏响教育人才培养的和谐乐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