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人民日报海外版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5年01月03日
第 07 版)
建设于1984年的台阶式花园住宅——北方工业大学家属楼,现已被推介为第四批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项目。
主办方供图
本报电(贾逸潇)日前,由北方工业大学、中国文物学会20世纪建筑遗产委员会主办的“建筑文化学术沙龙”在北京举办。活动以“建筑学人应具备20世纪遗产观”为主题,聚焦建筑设计、创新遗产与高校教育等议题,旨在推动建筑遗产的保护与创新,探索行业、高校与社会如何在学术交融中构建中国建筑文化自信之路。
活动上,中国工程院院士、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庄惟敏作了题为《中国南极科考站的遗产价值》的报告,深入探讨了20世纪建筑遗产的历史文化价值。他表示,极地科考背后蕴含科学研究价值、环境保护价值、国际合作价值和历史文化价值等,呼吁各界予以更多关注。
在学术沙龙环节,多位专家学者分享了对于20世纪建筑遗产观的思考。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总建筑师祁斌认为:“建筑不仅是物理空间的构筑,更是时代文化与技术的结晶。对建筑遗产的保护,不仅是对历史的敬仰,更是对未来的责任。”
与会专家还探讨了如何对建筑遗产进行更好的保护与活化。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总建筑师叶依谦分享了建筑活化项目的经验,强调活化应注重建筑遗产与现代功能需求的结合。中国电子工程设计院总建筑师王振军以首钢园区为例,分享了平衡历史保护与现代需求的心得。
此次活动不仅深化了与会者对建筑遗产保护的认识,也为未来建筑设计和城市发展提供创新思路。中国文物学会20世纪建筑遗产委员会副会长、秘书长金磊表示,建筑遗产研究的意义正在从单纯的技术呈现向深层次的文化理念表达转变。
此外,多位与会学者参与编撰的学术著作《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论纲》首发于2024年法兰克福国际书展,目前正在推进版权出海事宜。这不仅展现了国际社会对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的关注,也体现了中国现代建筑在全球视野中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