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设计中心DX设计馆的英文翻译叫DX design hub。在英语里,HUB的意思是轮毂、是网络上的集线器、信息和设备互通与交流的中心点,这也正是香港设计中心DX设计馆的作用。这个2024年12月刚刚对外开放的设计馆,开幕便成为世界各国及地区知名设计师、设计作品及品牌的展示空间,也成为大湾区设计交流的重要枢纽。
开幕当天,笔者获邀探访DX设计馆,馆内已经准备好一系列的精彩设计创意活动及展览,其中包括以“What's NE(X)T”为主题的重点项目“大湾区创意双周”、“香港设计生态”主题常规展览、香港设计师与知名艺术家藤崎琢磨合作的IP时尚展示、沉浸式多媒体项目“汇”、亚洲设计脉冲展览、创意装置“变形记”等。
在这个被丰富的设计内容及故事填满的空间里,我们能触摸到“香港设计”一路走来的脉络,并从中了解到其发展中通过“设计”与中国内地乃至全球互通互联共同发展的动人故事。
在中西文化沟通中诞生的“香港设计”
香港本身就是一个沟通中西的HUB,它用“设计”这种特殊的艺术语言,连接全球各区域资源与发展。
在20世纪初,受惠于清朝时期将广州指定为唯一对外开放的通商口岸,位于珠三角地区的香港,也因为航运贸易的发展,出现了制造业的萌芽。而伴随着制造业发展的,就是早期“香港设计”的雏形。
根据香港文化博物馆《争鸣年代--1970与1980年代香港平面设计历史》的记录:1898年,香港本地化妆品制造商广生行创造了第一个港产化妆品品牌——“双妹嚜”,许多人在提起这个品牌时,除了难忘旗下产品的味道品质,更对品牌招贴画中经典的旗袍双姝印象深刻,甚至双妹嚜花露水的典雅玻璃樽设计也成为品牌的象征之一。
二战结束后至60年代,香港经济结构开始进行第一次转型——由港口转变为工业化城市,被称为香港设计之父的奥地利人石汉瑞首次来到香港,并在1964年成立了国语设计有限公司,这家公司成为了当时香港设计人才培养的基地。越来越多的本地设计师从这一类的设计公司成长起来。同时,60年代后期,还有第一批婴儿潮出生的回流海归设计师加入到香港设计产业发展的大潮中。本土教育界也对“设计”的学科化颇为重视,香港中文大学、香港理工大学等知名学府纷纷开设“设计”相关的专业,并聘请海外设计大师前来任教。
石汉瑞为汇丰银行设计了知名的六角logo
从70年代开始,到80年代初,香港经济出现第二次结构性转型,从“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转型,带来了电器、电子、玩具、钟表等制造产业的繁荣,人们也从之前满足生活需求的消费理念转变为需要更高品质、更有审美价值的产品。设计开始渗透到各行各业,许多本土设计公司、设计协会兴起,各个品牌也建立了自己的美术部门。
有赖于国外设计师及思潮的涌入,积极吸收和学习外来的理念,让香港设计很快成长起来,并与国际接轨,同时,黄金期的香港设计又保持了自身浓厚的中国文化基因,才让香港设计的风格独树一帜。
也是从那时起,香港和内地在设计方面的交流一直持续至今,许多香港的设计人和设计机构也在内地开设了分公司,并帮助许多国外品牌完成本土化视觉的转化,进入到内地市场,同时,亦帮助许多内地的设计师和品牌登上国际的舞台,如内地知名建筑师马岩松、高定设计师郭培等。
可以说,作为一个在地理位置上连接东西方的港口,香港在商业、文化等各个层面,保持和弘扬了重视交流与开放的作风,在设计产业的发展方面,更是如此。
香港设计中心:推动香港成为“设计之都”
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和变迁,1995年,香港政府决定将经济从工业型转向服务型。当时,在香港设计师协会、特许设计师协会香港分会、香港时装设计师协会、香港室内设计协会、香港理工大学设计学院的共同倡议下,发表了强调香港设计业在服务业中重要性的《设计与香港:立场及建议书》。
根据《设计与香港》的框架,香港政府决定成立香港设计中心 (HKDC),进一步巩固香港作为亚洲设计重镇的地位。
香港设计中心在2001年注册,以推动香港成为亚洲区内享誉国际的设计之都为目标,是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的策略伙伴。20多年来,香港设计中心通过举办各种活动,推动香港、内地乃至全球设计界和产业界的交流与沟通,推动社会更广泛和具策略性地运用设计及设计思维,为业界创造价值,改善社会福祉。
以刚刚举办的BODW in the city项目为例,该项目从12月2日到16日,跨界联动商业品牌、商场、院校、非牟利机构等各界伙伴,带来逾80项主题活动,展现香港作为「设计之都」(City of Design) 魅力。
BODW in the city 活动横跨视觉、听觉、味觉等多个感观体验及设计范畴,以展览、导赏、工作坊、工艺示范等形式,为公众提供难能可贵的设计之旅。当中包括邀请国际著名设计师到港交流,与公众分享最新大师级作品,也成为中国品牌走向世界的的重要窗口。内地新兴品牌小米汽车设计师李田元,及来自内地互联网知名企业字节跳动的设计总监曾煕博士等都出席活动并发表演讲。
在12月2日举行的开幕仪式上,香港设计中心董事会副主席兼 BODW in the city 工作小组主席及督导委员会成员陈一枬教授于致欢迎辞时表示:“BODW in the city 是一个属于香港的设计节,他超越了传统活动模式,为香港市民及旅客提供了一次沉浸式设计之旅。通过一系列多元活动,香港设计中心与各参与品牌及机构一同绘画了一幅充满活力的创意画卷,展示香港创意之都的魅力。“
DX设计馆:连接与沟通的无界HUB
当我们再把视线放回到香港设计中心运营的这座香港全新设计地标——DX设计馆,这座位于深水埗通州街的玻璃幕墙建筑,设计上最大的特点是没有边界,玻璃幕墙的内部与外部融合在一起,体现了这个设计HUB在设计交流中的无界与不可替代。
DX设计馆也是在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下辖文创产业发展处作为策略制定、协调和监督下进行规划的。它的创立,体现了香港将设计继续作为未来发展软实力的战略,同时,也在一系列旗舰活动外,成为又一个连接中外设计产业资源及文化交流的新窗口。
就在DX设计馆开幕当日,来自国内外的商务团体前来参观交流,馆内设置的展示活动及内容涉及大湾区设计、亚洲设计、欧洲设计等不同区域主题。
同时,在当晚的开幕活动上,香港设计中心代表还宣布已与不同的业界组织及界别签署合作谅解备忘录(MOU),已签署合作备忘录的机构包括国际数字创新奖、香港印艺学会、金鼠标数字营销比赛、广州市白云区广州设计之都促进会、广州4A整合营销传播委员会、香港建筑中心、香港 VR AR 协会、香港上海商会、香港时装设计师协会、香港家俬装饰厂商总会、国际体验设计委员会、英国皇家建筑师协会(香港)、香港工业专业评审局、香港纺织业联会及携程集团。
除了继续与世界各地设计师、设计组织交流合作以外,DX设计馆的运营者通过特别的内地媒体沟通会,释放出强烈的与中国内地品牌和设计师合作的意愿,他们表示,十分期待更多的内地品牌和设计师能够带着他们的品牌和作品来到DX设计馆,他们也乐于将全世界的设计资源和机会带给有需求的内地品牌、设计机构及设计领域相关学习者。
在开幕式当天下午的内地媒体沟通会上,香港设计中心主席严志明教授向大家介绍DX设计馆的玻璃立面幕墙。他说:“这面高达五层楼的玻璃幕墙,在视野上将馆内的设计展品与馆外的城市风貌连接在一起,这也是我们对于设计产业发展未来的态度,希望打造一个更开放、更没有障碍的交流平台和机会。”
顺着香港设计中心DX设计馆玻璃幕墙看向窗外的街景,香港熟悉的红色出租车在立交桥上飞速驶过,设计,仿佛正化作无形的力量,穿越这座幕墙,散落在这座城市,散落在大湾区,散落在更广阔的市场——DX设计馆这个全新的设计HUB,为这些区域未来的发展激发全新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