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医生每五年进修一次,你支持吗?
如何进一步提升社区卫生服务能力建设?提高社区医生的医疗技术水平显得尤为关键。
为加强社区医疗卫生人才能力建设,持续提升社区卫生服务能级,满足居民基本医疗服务需求,近日,上海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做好社区医生至上级医院进修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这一举措,通过强化培训和完善进修激励机制,为社区医生赋能,希望他们在面对患者时拥有更加娴熟的技术和更广泛的知识储备。
图源:上海市卫健委
基层医生每五年进修一次
卫健委完善进修激励机制
在年度评先评优、职称申报时将被优先考虑
今年上半年,上海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党组书记、主任闻大翔曾在采访中介绍到,上海市将采用“双向流动、轮岗培训”的方式,调遣7000名家庭医生及全市社区全科医生至上级医院进修培训。
此次《通知》扩大了进修医生的科室范畴。《通知》中提到,这次进修计划涵盖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全科、儿科、五官科、口腔科、中医科、康复科等多个科目。
这部分社区医生需结合实际情况,每5年到上级医院进修3-6个月。
进修的具体内容也极为明确:
1.进修学习。社区医生应根据执业范围、个人发展意向,以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业务发展等,可选择2-3个专科轮转。其中,全科医生(含中医全科医生)在上级综合性医院或中医类医院进修时,可突出急诊科内容,在急诊科连续进修时间不少于2-4周。同时,结合社区基本病种清单应用,定期开展社区服务能力评估,根据评估结果,以及业务条线要求,参加社区基本病种临床培训。原则上,中医类别执业医师应选择中医类医院。上级医院应安排进修科室至少1名副高及以上职称的医师担任带教。
2.双向联动。社区医生在上级医院进修期间,应熟悉医院各专科特色、专科医生专业特长等,提高为居民预约上级医院号源的精准性。同时,上级医院也应推动适宜科室专家下沉社区,开展门诊、带教、查房等工作,形成“上修下沉”的工作模式。
社区及上级医院的协作与责任
为了确保进修工作的顺利进行,《通知》明确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上级医院的任务分工。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需合理安排进修医生的日常工作。从事家庭医生岗位的社区医生,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要做好统筹,确保签约服务的连续性,避免出现因进修导致签约服务中断的情况。上级医院应建立带教制度,做好进修医生的日常管理。社区医生进修结束后,由上级医院组织考核评价,发放进修证书。
政策激励机制:调动医生积极性
为了激励社区医生积极参与进修,各区卫生健康委负责在经费和待遇上提供保障,并将进修工作与继续教育学分相挂钩。表现优异的社区医生在年度评先评优、职称申报时将被优先考虑。
基层医务人员进修难?
建立健全的进修管理机制
基层医务人员进修,对于加强基层医疗卫生人才队伍建设、提升县域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具有深远意义。多年来,各地、各单位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提高进修实效,但基层医务人员进修仍有不少问题亟待破解。
针对医务人员进修的老话题,今年1月,浙江提出了新解法。浙江省卫生健康委出台《浙江省万名基层医生进修三年行动方案(2024—2026年)》,计划从2024年开始,通过3年时间组织全省1万名以上基层医务人员参加进修。浙江省卫生健康委相关负责人介绍,此次出台的《行动方案》强化顶层设计,突出统筹谋划,系统、规范地组织全省基层医生开展分层、分类进修,创新制定了更具针对性和实操性的培养方案。
以往的经验得知,基层医生都有进修的机会,但有限的从业经历中,次数往往不多。多数人在一家单位,甚至十余年才得到一次脱产进修的机会。上海此次发文,要求结合实际,可每五年进修一次,这是一次持续提高基层服务能力的重要措施,也是确保社区医疗服务质量和居民健康的重要保障。
此前,基层医生进修频次不高的原因往往在于基层医院的支持力度小,由于经济因素往往不能支持太多医生脱产进修,更不能提供足额的生活补助。对于上海来说,这方面的挑战小一些,但也不能说没有:
一方面,进修期间基层医生的工作安排需要妥善处理。基层医疗岗位人员相对紧张,医生离岗进修可能会对基层医疗服务的正常开展造成一定影响。这就需要提前做好规划,合理安排人员轮岗或临时招聘补充,以确保基层医疗服务不断档。
另一方面,进修的效果需要得到有效保障。进修不仅仅是形式上的参与,更重要的是要让基层医生真正学到有用的知识和技能,并能够应用到实际工作中。这就需要建立完善的进修考核机制,对进修医生的学习成果进行严格评估,确保进修质量。
为了确保这一进修制度的顺利实施和达到预期效果,建议基层医院甚至是主管行政部门采取一系列措施。
首先,应加大对基层医疗的投入,包括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支持。提供必要的培训经费,改善基层医疗机构的硬件设施,为基层医生创造更好的工作条件。
其次,建立健全的进修管理机制。明确进修的目标、内容、考核标准等,加强对进修医生的过程管理,定期进行反馈和指导。
此外,还可以加强上级医院与基层医疗机构的合作与交流。通过建立长期稳定的帮扶关系,开展远程医疗、病例讨论等活动,让基层医生在日常工作中也能不断学习和提高。
来源 |上海市卫健委、医学界智库;
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