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查燃气、危房、食品安全、收医保等,每次539户村民难不难?
碧翰烽/文
据半月谈日前刊文,在治理基层“小马拉大车”突出问题之前,排查居民燃气安全是一些镇村的普遍工作责任,一年需要入户排查两轮。“每轮要入户看一遍,拍一遍照,填一遍表。”一名村党支部书记说,看起来不难,但是村里有539户,每一遍都牵扯大量精力,除了排查燃气,还有危房排查、食品安全卫生检查、收医保等各项工作。
也就是说,一项或几项工作可能并不难,难的是上面的条条太多,也就是上面“千条线”,原来还可以“一根针”来穿。这样的“穿”得有一定自主性、创新性,不然也难“穿”得起。现在只怕是难了些。
为什么每一遍都要牵扯大量精力?为什么看似简单的排查工作,真正做起来是比较难的?
这里面有几个现实问题:一是进门难,找人难。农村相对来说还要好一些,关键是城里的居民,不讲说白天难以找到人,就是晚上找得到人,也往往难以敲开居民的门,因为大家互不熟悉,信任感不够,不会给你开门。
如此这般,就会耗费很多时间。一户人家,可能要跑很多遍,还是没有完成工作任务。
二是现在群众工作也难做,有的村社区干部面对群众的各种诉求、矛盾、困难等等,往往是有心无力,使得有些工作做起来越来越难。
比如安全隐患排查虽然很是专业,但只要学了基本知识,也并非搞不好,问题是如果排查出了隐患,又该如何处理?简单的还好说,复杂的如果涉及到多方利益,又该如何平衡与处置?
还有收医保,说简单的,就可以在微信里面直接转账,真正难的是上门多次也可能收不到,思想工作难做?有的群众并不理解支持和配合,怎么办?上面考核调度又比较严格。
小镇喧嚣一书当中曾经详细描述了当年农村收取税费提留的细节,即使农业税费大大减轻的最后时间也相当之难。“一天下来,小毕总共收了700多块钱,有13家农户缴款,但秦家畈村总共有18个村民小组,大几百户人家,这样磨下去何时是个尽头?”有群众还说,“那么好收钱?不让你多跑几趟路还行?”“收钱你就来了?”
所以,到了结账的时候,实在收不到,就得靠村干部垫钱了。想想现在收医保,不也是这个办法吗?
考虑这么多的排查等群众工作,年年有,这是常态;紧急状态下,随时都有,这是应急。怎么才能既完成上面安排的工作?又能让基层做起来,既有压力,更有动力,还有能力。
一方面,需要加强群防群治,发动群众开展自查,群众的力量是无穷的。这就需要建立有效的、常态的宣传教育机制,通过广泛深入的宣传,并且搭建群众上报求助的平台,比如微信群,让群众通过微信群咨询或求助相关安全的问题。
另一方面,还得深化网格化管理模式。尽管有不同的理解与认识,但在基层而言,网格化仍然是低成本、高效率的运行模式,关键是要坚持、有保障、有支撑。像上面安排的各种排查事项有太多,如果都是依靠一个个部门去指挥调度,基层当然难以应付,还会出现重复劳动,而网格化机制就不一样,不管哪个部门的工作,都只能是通过网格化部门统一指挥调度,统筹相关排查等任务,最大限度达到“一次排查,多方汇集和利用”。
最后一个方面,也就是要增强排查的有效性,不能简单追求排查次数。这里面有两点值得关注:一个是有针对性排查,重点针对问题隐患来开展,而不是反复搞什么拉网式排查,这样比较耗费精力,也没有效果,反而可能错过真正需要排查的隐患重点。
再一个是加强资金层面的补助或奖励,对于排查出隐患,并且得到治理的,应该有相应的资金补助或奖励,这样就不仅是推动排查工作,更重要是推动问题治理。不是唯排查而排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