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受访的北大86岁老人

文丨谈古论今

大家好,这里是谈古论今。

这两天一条采访视频火了,采访对象是一位86岁的北大老太太。

看完后我久久不能平静:

北大毕业,科研工作者,如今却面临无家可归的困境。

先看采访吧,看完后我们再聊。

问:听说您是北大毕业的?

答:对,化学系的。那会儿是6年制,我们那届正赶上陆平当校长。毕业后我还留校继续搞了两年科研。

问:毕业后去了哪里工作?

答:分到北京化工厂。那是全国最大的精细化工企业,光北大毕业的就有一百多号人。我们那会儿干活特别拼,做实验经常泡在实验室。你看我到现在,遇到人还能跟他们讲讲化学知识呢。

问:听说您做过很重要的研究?

答:是有那么一个项目,研究氯化铯的提纯。要把杂质降到百万分之一以下,难度很大。最后成功了,还得了局里的科技二等奖,后来参与的国家星火计划也得了奖。

问:您年轻时没考虑过成家吗?

答:那个圈子里,大家都差不多。我师兄师姐们,好多都是单身。天天就知道搞研究,哪有心思考虑别的?现在想想,可能是太死心眼了。

问:现在养老的事情怎么安排?

答:我这个情况,只能走一步看一步了。

问:现在住在哪里?

答:在大妹妹家。但现在妹夫病了,生活不能自理,妹妹要照顾他,觉得我在这添麻烦,想让我搬出去。

问:那您有什么打算?

答:说实话,我现在真的无路可走了。

看完后,我陷入了沉思——

一个专注为国贡献的高知,晚年却孤苦如此。

关于养老,有太多问题值得我们思考。

看完这段采访,最让我感触的就是“无路可走”这四个字。

有多少人,奉献一生,但到了晚年,子女不理,亲人不顾?

新时代,就算生了孩子,老了大概率也不会生活在一起,如何规划自己的养老生活,已经箭在弦上。

这让我思考了很多,总结了三个思路跟大家探讨。

一、“自救式”养老要趁早

有人会觉得这个词刺耳,为什么养老还要谈“自救”?

但现实就摆在眼前:无论你依靠谁,都不如依靠自己来得安心。

我身边就有这样的例子。

一位退休教师,曾经桃李满园,如今却每天为柴米油盐发愁。买菜要靠子女接送,请保姆要托人找关系,稍有不适就手足无措。

而另一位老人,退休前就未雨绸缪。现在生活不用麻烦别人,有空还跟老友们一起健身。同样是养老,人生质量却有天壤之别。

所以,趁着还年轻,有些能力必须要培养。基本的生活技能要掌握,这不是有钱就能解决的问题。医疗常识也要懂一些,知道该去哪家医院看病。

最关键的是保持独立的生活能力。老年生活不该只围绕着子女转,要有自己的朋友圈,培养自己的爱好,这样的晚年才更有尊严。

为什么我要强调“自救”?

因为等到真的走投无路时,连自救的能力都没有,那才是最令人绝望的处境。

二、职业选择,开始考虑养老资源

提到养老资源,很多人第一反应就是钱。

没错,钱确实重要,但真正的养老资源,远不止是钱这么简单。

我认识一位老医生,退休前是三甲医院的主任医师。现在虽然也住养老院,但跟普通老人待遇完全不一样。有个头疼脑热,护工就格外上心,同事的孩子们也经常来看望。还有个特点:养老院新来的护工都知道她是老专家,服务也特别周到。

反观另一位退休公务员,虽然工资挺高,但人脉资源几乎为零。现在每次生病,挂个专家号都得求爷爷告奶奶,住院更是一床难求。

这就是专业资源和人脉资源的差别。

那在选择职业时,该怎么考虑这个问题?

首先看行业性质。医疗、教育、服务业,都跟养老密切相关。在这些行业工作,就等于提前编织了一张养老资源网。

其次是人脉积累。与其简单地交际应酬,不如建立专业信任。业内口碑好的人,到老自然收获更多照顾。

最重要的是,要学会把专业优势转化成养老资源。退休的财务人员可以给社区老年协会当会计;科研人员可以办小讲座;工程师可以帮看房屋维修。专业优势就是最持久的养老保障。

三、及早建立养老互助圈

近几年“养老互助”成了热词,各种养老社区也如雨后春笋般冒出来。但真正能长久维持的互助圈却很少。

原因很简单:大家都等到了养老这个“紧要关头”才想起抱团。

我见过太多失败的案例。

有的老人凑了五六个人租房养老,没住几个月就散伙了。原因五花八门:有的嫌这个老太太话太多,有的嫌那个大爷生活习惯不好,更要命的是,一旦有人生病,其他人手忙脚乱,连自己都照顾不好。

还有人跟我说:“我在老年大学认识了好多朋友,到时候一起租房养老。”

这种想法看似美好,实则不可靠。朋友归朋友,生活是另一码事。没有共同生活的基础,没有完整的规章制度,再好的友情也经不起柴米油盐的考验。

所以,养老互助圈必须趁早建立。

我有个朋友就做得很好,从五十岁就开始组建互助小组。都是些老熟人,彼此经常走动。每个人都有分工:有人找房源,有人研究医保,有人关注养老政策。每月定期聚会,联络感情的同时也及时发现问题。

最关键的是,他们的规则很完善。

房租怎么分,病了谁来照顾,都写得清清楚楚。连紧急情况的联系人都排好了顺序。这样的互助圈经过磨合,到老时自然靠得住。

回到开头那位北大老人的故事。

她的困境,恰恰提醒我们:

养老这道考题,比高考难得多。

养老需要提前准备,必须及早规划——

自救能力要早练,专业资源要早攒,互助圈要早建。

古人说“养生先养德”,我想说“养老先养己”。

趁着年轻,让自己更独立,让资源更丰富,让人脉更可靠。

这样,等到了生命的暮色时分,我们才能笑看夕阳无限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信息来源均为网络,如与事实不符或侵犯版权,请及时联系作者澄清或删除。不信谣、不传谣,共同营造绿色网络世界!

敢为苍生谏真言,岂因祸福避趋之!

@关注、点赞和转发,就是最大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