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想在国学的瀚海里遨游,更深地把握、研究历史传承;如果你想知道抗战期间,老一代知识分子保存和弘扬民族文化的壮举,不妨了解一下曾经的上海“私立合众图书馆”吧!
“合众图书馆”(以下简称“合众”),这个名字重如千斤!
我手头的这本《合众图书馆史话》是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新书,翻开来,带着淡淡的纸墨香。“词源倒倾三峡水”(杜甫·《醉歌行》),大量完整的考据及或凝重或强烈或豪放的笔触为读者了解“合众”做了详尽的导读。
书名取为“史话”,以“话”的形式叙述,以“史”的形式论定编排,有如读一篇历史故事,又如读一篇感性与理性完美结合的散文。或者,如读一首激情澎湃的《七绝》诗作,因为读着它,我常激动得拍案而起。
书的第一作者、今年95岁高龄的顾诵芬,1951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是我国飞机设计大家、空气动力学家、飞行力学家。曾获2020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另一位作者、今年78岁高龄的师元光,1969年毕业于北京航空学院,曾长期在航空工业企业从事技术和经营管理工作。这是两双拿惯图纸、鸭嘴笔、丁字尺的手啊!竟从他们手下流出如许细腻、传神的文字。
书的开篇是顾诵芬写的《代序》,他亲身经历了办馆过程以及图书馆艰难的成长,1.6万字的一篇文字,夹叙夹议,言词恳切,意味隽永。
“合众”发起人叶景葵(1874-1949)是金融家、实业家。他目睹外敌入侵、大量古籍文物被日美两国多方搜罗以去的现实,痛彻心扉,遂立志将个人藏书创办私人图书馆。为办“合众”,他除捐赠藏书外,几乎投入自己全部家产,以至在他1949年因病突然去世时“家况甚窘”,全无积蓄。他用自己的生命为中国图书馆历史画了一个动人魂魄的惊叹号!
叶景葵商请张元济、陈陶遗两先生一同发起,取众擎易举之义,命名“合众图书馆”。1940年,随着董事长陈陶遗及叶景葵、张元济、李宣龚、陈叔通各董事的到位,“合众”决策层以超豪华阵容登上历史舞台。
一盘大棋开始布子。
从筹划创建“合众”时起,叶景葵下心思考虑的是要选一位符合自己理想的图书馆管理者。他需要的是博学多才,更能同生死、共患难的至交,还有一个极为重要的条件——年轻。他的心目中,顾廷龙是不二人选。
顾廷龙1904年生于苏州典型的书香门第,清康熙帝曾赞为“江南第一读书人家”。1939年9月,顾廷龙应叶景葵、张元济盛邀,携妻、子从北平至上海,参与创办“合众”,任总干事。
事实证明,“合众”确与顾廷龙密不可分。他一生广交书贾,罗搜书肆,在年过六旬之后,还曾带领馆员在纸屑飞扬的废品收购站、造纸厂废料堆里翻捡,抢救了一大批珍贵历史文献......
拳拳之心,宽广而清澄,赤裸裸、热腾腾!
读到此,我想起乾隆的“三希堂”,其中“一希”《快雪时晴帖》是唐人摹本,另“一希”《中秋帖》是宋代米芾的临本,那么,原件哪里去了?还有那个光绪年间的道士王圆箓,将敦煌莫高窟里一万多件文物先后两次卖给法国人。假使史上叶景葵、张元济、顾廷龙这样的人多一些,这样的事必会少一些,哪怕面对暴政、战乱、灾难、愚昧与贫穷......
1954年,“合众”捐献给上海市人民政府,更名“上海市历史文献图书馆”,后合并为上海图书馆。至捐献时,馆内约藏书25万册,金石拓片、硃卷、期刊、报纸、书画、尺牍等约一万五千种。著名学者刘厚生曾撰文说:“我敢断言,除国立图书馆外,很少能与比肩。最难者,完全由私人力量艰苦经营而成。”
“合众”的使命结束了,但先贤们布下的这盘棋,曾经羸形暗去、拔势横来(杜牧·《送国棋王逢》),惊天地,泣鬼神!
掩卷瞬间,我仿佛看见书中那些名字——叶景葵、张元济、陈陶遗、陈叔通、李宣龚、顾廷龙……慢慢地飞向窗外的蓝天,熠熠生辉。
我自喜,没有错过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