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父亲意外去世,继父任劳任怨帮我家渡过难关,村民都嘲笑他
涛哥讲堂
2025-01-02 16:47江西
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雨水敲打着瓦片,林晓雪站在屋檐下,望着院子里那个正在修补房顶的身影。
'叔叔,你下来歇会儿吧,雨太大了。'
'不碍事,修好了你这屋子就不漏了。'
陈锦程抹了把脸上的雨水,露出一个憨厚的笑容。
村口传来几声窃窃私语,可他只是低头继续手里的活计。
那时的林晓雪还不明白,这样的日子会如何改变她的一生。"
01
那一年,我十二岁,正是懵懂的年纪。记得那天下着小雨,我放学回家时,看见院子里站满了人。母亲蹲在墙角,肩膀一耸一耸地抽泣着。村长叹着气说:"这可怎么办啊,林家就剩下这孤儿寡母了......"
父亲在工地上出了意外。那天他本不该去的,可工头说缺人手,工钱给双倍。母亲说,那天早上父亲特意把我的旧书包换成了新的,说等发了工钱要带我去县城买新衣服。这些话,成了父亲留给我的最后承诺。
家里很快陷入了困境。原本就不富裕的日子,失去了顶梁柱后更是雪上加霜。母亲白天在地里干活,晚上去镇上的小饭馆洗碗。我常常一个人在家,看着墙上父亲的遗照,不知不觉就哭了。
"晓雪,等妈妈忙完这一阵子,就专心照顾你。"母亲每次都这样安慰我。可是忙完这一阵,又是下一阵。我看着母亲的背影日渐佝偻,心里既心疼又无助。
一年后的春天,花婶子来我家串门。"春花啊,我有个远房表侄儿,前几年丧了媳妇,一个人带着个小儿子,也怪不容易的......"花婶子说着,意味深长地看着我母亲。母亲低着头,手指不停地绞着衣角。
没过多久,陈锦程就带着他六岁的儿子陈伟来了我家。陈锦程长得很朴实,说话也轻声细语。第一次见面,他给我带了一盒糖,还有一本练习簿。"听说你学习很好,这个给你。"他笑着说。
陈伟比我小六岁,是个淘气的男孩。刚来的时候,他总是躲在他爸爸身后,怯生生地打量着这个陌生的环境。有时他会突然大哭,喊着要找妈妈。每到这时,陈锦程就会把他抱在怀里,轻声安慰。
"伟伟,你要懂事,爸爸也很想你妈妈。"我偶然听到陈锦程这样对儿子说,声音里带着深深的疲惫和无奈。
起初,我对这对父子充满戒备。每次看见陈锦程坐在父亲生前常坐的位置上,我心里就堵得慌。晚上,我常常抱着被子偷偷哭,想念父亲。母亲发现后,抱着我说:"晓雪,锦程叔叔是个好人,你要给他一个机会,也给妈妈一个机会......"
陈锦程确实很努力地在融入这个家。他主动承担了家里的重活,不管是修补漏雨的房顶,还是挑水浇地,都干得一丝不苟。我注意到,他特意避开了父亲曾经常用的工具,而是自己买了新的。
一天傍晚,我放学回来,看见陈锦程在院子里劈柴。他的动作很笨拙,几次都劈歪了。我忍不住说:"爸爸以前都是这样劈的。"说完我就后悔了,怕他生气。谁知道他停下来,认真地问:"能教教我吗?"
那天下午,我第一次仔细地教别人做事。陈锦程很专注地听,还拿本子记下要领。"谢谢你,晓雪。"他真诚地说,"我希望能做好每一件事,让你和妈妈的生活好一点。"
慢慢地,我发现陈锦程和父亲完全不一样。父亲性格急躁,做事雷厉风行;陈锦程则慢条斯理,从不抱怨。他总是起得最早,摸黑去地里干活,晚上回来还要给陈伟辅导功课。
渐渐地,家里的气氛开始改变。母亲脸上的笑容多了,连做饭时也会哼起小曲。陈伟虽然还是调皮,但也会主动叫我姐姐,有时还会把自己的零食分给我一半。
02
日子就这样一天天过去,陈锦程的勤劳和善良渐渐改变了这个家。他不仅种地,还去镇上的建筑工地做小工。每天天不亮就出门,直到夜深才回来。母亲心疼他,说:"你歇歇吧,地里的活我来干。"他总是笑着摇头:"你把家里照顾好就行了。"
村里人都说陈锦程是个傻子。"人家都是找个寡妇图个清闲,他倒好,比牛还能干。"李叔站在村头抽着烟说,"还对着别人的闺女比自个儿亲儿子还好,这不是傻是什么?"
这话是有原因的。记得去年开学,我的书本费还差二十块钱。陈锦程知道后,连夜去镇上的砖厂搬砖,一直干到天亮。回来时,他的手都磨破了,可脸上却带着笑意:"晓雪,这是你的书本费。好好学习,爸爸... 不,叔叔以后会继续支持你。"
那一刻,我鼻子一酸,差点掉下眼泪。从那以后,我开始叫他爸爸。第一次这样叫时,他愣住了,眼眶瞬间红了。倒是他对陈伟要求特别严格,常常说:"你是男子汉,要懂事,要照顾姐姐。"
陈伟一开始很不服气,常常偷偷跟我抢东西,还打翻我的墨水瓶。有一次,他发高烧,母亲整夜不睡地照顾他。第二天醒来,他发现枕边放着一碗温热的粥,还有一块用红糖做的心形糖。
"阿姨,这是你给我做的吗?"陈伟怯生生地问。 "是啊,快趁热喝了吧。"母亲摸着他的头说。 "我...我以前都没吃过这么好吃的粥。"陈伟突然哭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