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她年仅4岁就能写诗,
10岁便出版了个人诗集,
13岁时,北京大学破例录取了她,
16岁时,她的文章被选入中学课本。
从小接受爱国主义教育的她,
成为了哈佛大学最年轻的博士,
28岁时,她嫁给了53岁的美国学者,
这再次印证了北大“美国人才的摇篮”这一说法。
这位神童究竟经历了什么,
使得她的人生轨迹发生了如此巨大的转变?
02
中国历史上不乏“神童”的传说,
从曹冲秤象到王安石,
从司马光砸缸到张居正,
每个时代都有其独特的天才。
人们熟知15岁考入北大的海子,
却很少有人知道13岁就被北大破格录取的田晓菲。
纵观中国历史上的天才、神童,
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点,
那就是“家庭环境”激发了孩子的天赋。
田晓菲的父母都是文学创作者,
她从小就沉浸在浓厚的文化氛围中,
5岁时便展现出了文学天赋。
她的父母并没有刻意培养她的文学才能,
只是由于工作原因,
在照顾孩子时偶尔提及文学,
没想到田晓菲对此表现出极大的兴趣,
她在文学方面的悟性和天赋极高,
尤其是诗歌创作,
5岁时便能自己创作诗歌。
据田晓菲的父母回忆,
她在小学时便广泛阅读中国古典名著,
并在博览群书后开始尝试写作,
每天都乐此不疲。
这种日复一日的训练,
使她的写作水平迅速提升,
到了10岁,
她在各大报纸期刊上发表的文章,
已经集结成5本书。
她的父亲将这些作品整理后,
联系出版社成功出版,
田晓菲因此声名鹊起。
人们纷纷将她誉为“神童”,
但只有田晓菲自己清楚,
她在文学道路上确实有着极高的天赋,
但这与她每天刻苦钻研文学、练习写作,
密不可分。
正是因为她对自己有着清醒的认知,
田晓菲才没有在别人的夸赞中迷失自我,
直到13岁那年,
刚刚小学毕业的她收到了北京大学的录取通知书。
03
面对北京大学的破格录取,
这对任何学生来说,
都是无上的荣耀,
田晓菲和家人毫不犹豫地接受了北大的邀请。
尽管她没有读过初中和高中,
但这并不妨碍她在文学领域继续深造,
也正是因为与同学年龄上的差距和代沟,
她几乎没有社交生活,
将所有时间都投入到了图书馆中。
在北大学习期间,
她被同为“北大神童”的海子的诗歌所震撼,
通过多方打听终于联系上海子后,
便经常请海子指点她的写作。
海子曾对田晓菲说:
“如果你坚持写下去,将来一定会成为伟大的诗人。”
海子虽然这样预言,
却未能亲眼见证这一预言成真,
他在25岁那年选择了卧轨自杀,
结束了自己如旭日朝阳般的生命。
没有人知道,
海子躺在铁轨上的那一刻,
究竟是解脱还是绝望?
许多文学爱好者听到这个消息后,
纷纷表达了自己的惋惜之情,
而这件事对田晓菲产生了极大的触动,
她开始思考“人活着到底是为了什么”。
文学从业者的思想往往偏向浪漫主义,
说得更直白些,就是有些“偏激”,
他们的思想与世俗观点常有冲突,
这可能是改变她人生轨迹的最大原因。
20岁那年,
田晓菲远赴美国哈佛大学,
并在27岁时完成了博士学业,
成为哈佛大学最年轻的博士,
在她硕博连读期间,
她结识了自己的导师——宇文所安。
当时的田晓菲年仅20岁,
而宇文所安则是一位45岁的秃顶学者,
两人初次见面,
宇文所安便对田晓菲产生了好感。
04
田晓菲从未经历过男女之情,
她的心思始终放在文学研究上,
面对宇文所安无微不至的关怀,
她一直以为这是老师对学生的教导。
直到27岁博士毕业时,
宇文所安为她精心准备了一场毕业旅行,
这场旅行其实是他的“预谋”,
因为他在旅行中向田晓菲表白了。
田晓菲从未想过,
自己的导师会向自己表白,
虽然在这7年的学习过程中,
她对这位老师的感情越来越深,
但她自己也分不清,
这种感情究竟是爱情,
还是师生之间的友谊。
心思单纯的田晓菲没有拒绝导师,
经过一年的相处后,
她决定嫁给这位年长自己25岁的导师。
婚后第二年,
田晓菲随宇文所安加入美国国籍,
并将名字改为宇文秋水,
她的人生似乎随着名字和国籍的改变,
迎来了“新生”。
或许得益于宇文秋水深厚的文学造诣,
或许得益于她美国丈夫的帮助,
宇文秋水在婚后第二年,
直接留任哈佛大学担任讲师,
并在6年后晋升为哈佛大学教授。
尽管她在文学上取得了巨大成就,
国内文化圈对她的批评却不少。
她认为《金瓶梅》的艺术成就要高于《红楼梦》,
这一观点在国内引发了巨大争议,
许多文化圈名人纷纷对她进行抨击,
甚至有人拿她加入美国国籍的事情大做文章。
05
尽管争议不断,
宇文秋水在古典文学研究上的成果仍备受认可,
她与丈夫的研究成果,
多次获得国内外文学奖项。
2024年6月,
“中华图书特殊贡献奖”颁给了宇文秋水。
希望她今后能致力于推广中华文化,
将中华文化推向国际新高度。
信息来源:1、凤凰网《宇文所安与田晓菲》2、环球人物《田晓菲: “《金瓶梅》充满了神性”》